第108章 朕真想把你腦袋劈開

 張玉的兒子張輔倒是好好的,但僅有一個張輔也成不了事兒。 

 李青搖了搖頭,不再想這些還沒影兒的事,“皇上,對於南民北遷,那些個文臣的話也有一定道理。” 

 “如今大明和剛建立時不一樣了,洪武趕散那一招放之現在……已經不適用了。” 

 “朕明白。”朱棣點頭,“朕和高熾商議了一下,對於百姓遷徙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兒,做了推演和預防。” 

 “具體都有哪些?”李青問。 

 朱棣道,“首先,遷徙途中的一切花銷,朝廷兜底; 

 另,讓御醫大批量的製作些治療風寒、發熱等多發疾病的藥丸; 

 最後,遷徙後,朝廷會發放耕牛、農具、種子,並每人發放五貫鈔的安置費。” 

 說完,朱棣看向李青,“你可有要補充的?” 

 李青想了想,道:“皇上和太子的策略很周到,不過最重要的不是遷徙本身,而是國策頒發後,地方南方官員,以及士紳的反應。” 

 他皺眉道,“皇上離朝堂近,離百姓遠,地方士紳擁有很強的話語權,朝廷的國策到了地方,極大可能會被扭曲; 

 再好的救世良經,一旦被官員、士紳念歪,非但不會救世,反而會起禍患。” 

 李青的話,讓朱棣眉頭倏地一跳,本能就要發怒,隨即又是苦笑。 

 這些年,富紳和官員的骯髒心思,他早已領教,從最初的織造局失火,到後來的唐賽兒,再到今年的三大殿縱火,人性之惡,詮釋的淋漓盡致。 

 朱棣沉吟片刻,朗聲道:“此次國策督辦,皆有北方京官執行,都察院御史,六科都給事中,一廠一衛,盡皆參加。” 

 三個和尚沒水吃,這都好幾個和尚了,想來應該會好很多,尤其是東廠,這個機構在後世臭名昭著,但就目前而言,東廠對皇帝是絕對的忠誠; 

 這麼多人相互監視,誰也不敢妄動,何況督辦的都是北方官員……李青點點頭,又補充道,“遷徙不能有任何強制措施,不然勢必加重百姓的抗拒。” 

 “這怎麼可能?”朱棣沒好氣道,“全憑心意的話,估計一個人也不願意遷徙。” 

 這時代的人,鄉土觀念都很重,朱棣有此想法,也不為錯。 

 李青卻道:“上趕著不是買賣,朝廷只需向百姓介紹,遷徙北方後的種種好處即可,諸如:開墾出來的荒地歸個人所有,並免徵三年賦稅; 

 永樂豆、永樂米耐寒耐旱,不搶良田,稍加開墾便能收穫大把的糧食; 

 北方地大物博,有著數不盡的良田等著開墾,只要踏實肯幹,不出三代就將徹底改變家族命運。” 

 李青清了清嗓子,打起廣告詞兒:“你想擁有自己的耕地嗎? 

 你想讓兒孫擺脫做佃戶的命運嗎? 

 你想闖出一番事業,讓兒孫讀書認字,金榜題名,光耀門楣嗎? 

 你想……” 

 “我想!”朱棣臉孔漲紅,已經自覺代入進去了,恨不得現在就去犁二畝地,不用耕牛的那種。 

 實在是,李青這話太有煽動性了,聽的人熱血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