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678章 細言前事

  他心裡這麼想著,又對著馮永說道,“君侯遠道而來,不如先入城休息?”

  馮永擺了擺手,說道,“諸君先請,我且等一會。”

  說著,轉身向後看去。

  他不動,隴西的官吏就只能繼續等待。

  不少人順著馮永所看的方向看去。

  這才發現,才一會兒功夫,不遠處的空地上,馮君侯所帶過來的士卒已經開始排成列隊。

  南鄉士卒特有的口令不時傳來,就連陳式也聽不懂那是什麼軍令。

  他們只覺得,每有隊率下令,總有士卒大聲回應,然後就能迅速成列。

  此次馮永帶過來的一千正兵,沒有陌刀隊。

  五百人攜長槍,弓一副,弦三條,箭三十支。

  五百人佩刀,弩一副,弦三條,箭三十支。

  每人皆披皮甲,背一袋乾糧。

  同時還有兩百輔兵,以及一些隨軍醫工。

  一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僅僅是不到片刻功夫,一個整整齊齊的方陣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沒有人說話,連咳嗽聲都沒有。

  只有他們呼出的氣白騰騰瀰漫而起。

  “久聞馮君侯治軍有方,領所屬軍士,與曹賊名將所領的精銳戰於街亭不落下風,果真是有道理的。”

  看著馮永走向方陣,公孫徵低聲對馬顒說道。

  馬顒點點頭,“雖說未到嚴寒,但在這等天氣下,從平襄趕到這裡,還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列出這等整齊的軍陣,張郃輸得不冤。”

  陳式聽到兩人的談話,心裡與有榮焉,插了一嘴,“這算什麼?聽說馮將軍所領的南鄉士卒,極善奔襲。”

  “當年君侯在練兵之初,就曾讓士卒從南鄉在半個月之內趕到錦城,後來才有一路奔襲,輕取隴關之役。”

  “聽說君侯的軍中要求,士卒在帶足兵器的情況下,每日最低要行六十里才算合格。”

  “這一次從平襄到襄武,按某的估算,也就是一日行四十里的正常行軍,對於馮君侯所領的士卒來說,最是簡單不過。”

  聽到陳式這番話,公孫徵和馬顒不禁臉色驚駭,面面相覷。

  馬顒知兵,當下就不禁問道,“太守,如此一來,士卒豈不是勞累非常?”

  一日行四十里是有道理的。

  一是為避免士卒太過勞累,二是為了在遇敵時能迅速結成軍隊。

  陳式苦笑一聲,“君侯待士卒親厚非常,全大漢也就君侯敢這般要求士卒。”

  話雖未明說,但意已明。

  別的不說,只說那些士卒的衣著,就明白馮君侯對士卒有多厚待。

  公孫徵和馬顒再想起方才在極短時間內就排成了方陣,皆是默然不語。

  馮永對著士卒訓話完畢,這才走了回來,歉然道,“讓諸君久等了。”

  本來還有人覺得馮永帶著侍女(阿梅)過來,覺得這個年輕人未免有些過於享樂。

  此時看到不遠處士氣高昂士卒,當下再無人敢再起輕視之心。

  “無妨,左右不過是片刻功夫罷了。倒是君侯治軍有方,麾下皆虎狼,讓某等開了眼界。”

  陳式恭維了一聲。

  馮永有自知之明,搖頭道,“臨陣對敵,排兵佈陣,非馮某所長,所以只能是在治軍上多下些功夫罷了。”

  他說的是實話,但聽在陳式等人的耳裡,卻覺得這個年輕的君侯竟然是這般謙虛,竟是沒有年少得志的輕狂。

  更別說什麼得意忘形或者自視甚高之類,當真是難得。

  幾人心裡不禁多了一份敬重之意。

  尤其是陳式,他可是知道,馬謖就是因為得丞相看重,自視甚高,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勸誡,所以才會有街亭之敗,

  想到這裡,他不禁為自己先前覺得馮永不好打交道的想法而有些慚愧。

  “君侯請。”

  “好,請,諸位一起請。”

  眾人擁著馮永入城內。

  太守府內早就擺好了宴席,雖說比不上馮永平日裡吃得精細,但勝在豐盛。

  這些日子在寒冷天氣裡趕路,此時看到這些熱氣騰騰的吃食,馮永倒也沒有客氣。

  一時間,主客盡歡。

  待飽食飯食後,撤去殘羹,讓無關人員退下。

  馮永喝了一口熱湯,這才開口道,“陳太守,此次我得了趙老將軍的消息。聽說隴西的羌胡有異動,便匆匆趕來。”

  “我知涼州、隴右,乃至關中,這些年來羌亂不斷,屢鎮屢亂,屢撫屢叛,不知能否與我說說,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想要治理涼州、隴右,甚至關中,那就無法迴避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

  那就是羌胡之亂。

  涼州羌亂如附骨之蛆,在整個東漢時期都讓東漢朝廷頭疼不已。

  這種情況,馮永是知道個大概的,但具體過程卻是不甚了了。

  畢竟三國後期的情況,除了諸葛老妖的北伐,剩下的除非是大事情或者比較有名的人物,其餘的他都不算太瞭解。

  更何況還是屬於三國冷知識的羌胡之亂?

  但如今他身為護羌校尉,卻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而且還絲毫馬虎不得。

  前段時間糧食緊張,只顧著安撫隴右羌胡,然後又要安排平襄的各項工作,一直沒有機會好好了解涼州羌胡的情況。

  所以這一次趁著隴西的羌胡異動,正一探究竟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