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305章 傳聞有誤

  所以蜀中世家不但沒有從大漢手裡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反而還要被自己這些外來戶壓上一頭,心裡不滿,那是人之常情。

  可是大漢就那麼大的一塊地方,錢糧人口又全是掌握在本地世家手裡,就算知道蜀中大族不滿,那也得繼續讓他們出人出錢出糧。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那是要打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

  只有打下來的地盤越多,才能有更多的利益可分。

  再說了,不但是本地世家不滿,就算是功勳們也未必滿意。

  從龍之功,光給個名號官位又有什麼用?

  最重要的是基業,能讓自己,能讓子孫吃穿不愁,能享樂,能多睡幾個美人的傳世基業。

  田地,才是根本啊!

  有田地才有產出,才有錢糧,有了錢糧,才能揮霍不是?

  但大漢的功勳們又有幾個是家裡富有田地的?

  看看廖公淵為世家張目就明白了,未必就沒有多為自己找後路的心思。

  本地世家雖然被人壓著一頭,但他們背地裡卻是看不起勳貴的,窮鬼有什麼了不起?

  雙方都對對方的東西有所貪念,不就是為了利害麼?

  諸葛亮作為大漢丞相,統籌全局,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可是家底薄,手頭緊,地盤小,大漢如此窘境,他又有什麼辦法?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一隻土鱉來,按他的想法,光是平衡這蜀中的各方勢力,只怕都要耗費大部分的精力。

  也只有嚴苛的法令,公平行事,這才能讓人說不出什麼話來,才能儘可能地維持這脆弱地蜀中平衡。

  所以說,八牛犁好哇,屯墾漢中好哇!

  漢中之地,終於把功勳們的注意力轉移了過去。

  雖然說不能全部餵飽他們,但比起之前餓得嗷嗷叫,那是好多了。

  手裡有了基業,廖公淵之流,想必就會少上許多。

  大漢對蜀中大族打壓,但對他們手裡的錢糧人口又何嘗不是有所依賴?

  只有漢中有了產出,朝廷自己手裡有了錢糧,面對那些大族時,才能放開手腳,才不會有所顧忌。

  聽到丞相如此一說,蔣琬也是贊同地點點頭,“丞相這般做,讓那蜀中大族能得些田畝之利,倒也能讓他們少些怨氣。”

  聽了蔣琬此話,諸葛亮心裡嘆了一口氣。

  公琰生性寬厚,穩重有餘,機變不足,只能算是個守成之人;幼常機變倒是夠了,但未免過於自負,做事有些不夠周全。

  此二者,皆非自己所望。

  又過了幾日,李遺終於帶著一行人到了錦城。

  “樊醫工,這兩日就請暫且委屈住在此間小院。待我在錦城辦完事,就一起北上漢中。錦城可是我大漢的都城,樊醫工若是有心情,可心情遊覽一番。”

  “我會留下兩位隨從,若有事情,就直接與他們說便是。”

  李遺把他從南中帶過來的人安置在一個別院裡,臨走前對著他們說道。

  這群人有十來人,領頭的是一個老農打扮的老者,髮鬚皆白,乍一眼看上去有五六十歲,可是腰桿挺直,臉雖是被太陽曬得黝黑,卻不見皺紋。

  如果光看臉的話,三十歲農戶出身的人只怕未必有他年輕。

  所以這是一個看不清年紀的老者。

  只聽那樊姓老者聽到李遺這般說,連忙陪笑道,“鄉野之人,能住在這等地方,何來委屈之說?李郎君有事就請便,不用管我等。只要事了,隨時過來叫我等出發便是。”

  李遺又吩咐了一番隨從,這才離去。

  “大父,這錦城果然不愧以錦為名,當真是繁華似錦,這裡可比南中那邊好多了。”

  李遺一走,留下的兩個隨從去了偏房休息。剩下的人有老有少,只見那幾個年輕人便馬上按捺不住興奮的神情。

  反是人群中的中年人露出懷念的神色,有些感慨道,“想起少年時,也曾隨大人到過這錦城,沒想到相隔這般多年,竟然還能回來。”

  樊姓老者看向自己的子孫後代,臉上似悲似喜,彷彿還帶著些許歉意。

  “唉,還是我拖累了你們。既然你們喜歡錦城,就趁著這兩日四處看看,留個念想。免得去了漢中,也不知何時能回來。”

  “大父何必如此感懷?那李郎君不是說了麼?我等此去漢中,自有一番機遇。又不是像師祖……”

  口快的一個年輕人剛說出這番話來,只聽得一聲暴喝:“收聲!”

  嚇得那年輕人立刻把話嚥了回去。

  樊姓老者嘿然一笑,話中竟有些嘲諷之意,“世間的貴人,何曾把我等醫匠當一回事?用時呼來,不用時喝去。遇到那些心思狠毒之輩,只怕連性命亦難保。”

  說著,又看了一眼眾人,這才繼續說道,“不管那李郎君是何種說法,只要未到漢中,只要未曾見到他許下的事情,皆不可信,還是要小心為佳。”

  “既然大人信不過,為何還要親自出來?就算是李家對大人有恩,但聽那李郎君口氣,也只是在找一些醫工使喚罷了,讓孩兒們走這一遭,也算是報了恩情,又何勞大人這般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