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從挖地道開始 作品

第兩百三十七章不愛畫像的始皇帝


                 封禪中的封,指的是祭天,禪指的是祭地。

  一般都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時的祭天祭地大典。

  《管子·封禪篇》當中卻有這樣的描述:“昔無懷氏封泰山,禪云云;虙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

  也就是說,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封禪活動便已經出現,並深受當時統治者的重視,而在之後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雖然相比茹毛飲血的時代,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從整體上來說,人類對大自然的神秘,強大且無常,依舊知之甚少。

  因此才有統治者用封禪典禮的方式來博得大自然的“歡心”,從而最大限度地鞏固自身的統治。

  另外,經過數百年乃至千年的發展,封禪早已成為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上至君臣下至平民的普遍認可。

  若封禪典禮完成得足夠出色,舉辦得足夠成功,對於當時的封建王朝來說,自然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歷數有記載的封禪大典,始皇帝泰山封禪,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位。

  當胡毋敬稟報嬴政,有書生諫言他泰山封禪時,嬴政的內心是震驚且期待的。

  而李斯則不失時機地進言道;“陛下上承天意,下撫黔首,有統一六國之功。古時天子為了彰顯其功績,會進行封禪;

  陛下功蓋三皇五帝,理應行封禪之禮,使天下臣民認可陛下乃受命於天的天子,如今正代天行事。”

  “嗯....”

  嬴政不動聲色的微微頷首,旋即陷入沉思。

  他東巡的目的,本就是巡視四方,體察民情,彰顯威儀。

  李斯的進言,非常合乎他的心意。

  但泰山封禪的意義,並不簡單。

  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一直是以東方大國的形象,被世人熟知的,所以齊國的私學尤為昌盛。

  書生也很多。

  而齊魯之地的書生,對始皇帝頗為輕視。

  不少不願受秦國統治的人,都聚集在這裡。

  再加上齊國是最晚被征服的國家,對於政治核心處於西陲的秦國來說,如何穩固自己在當地的統治,是一個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而始皇帝親自前往地處齊魯之地的泰山進行封禪,就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

  當然,除了複雜的政治目的以外,還有就是封禪祭祀與生命不可忽視的關係。

  作為人生當中無法逃避的事情,死亡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而對於始皇帝這種至高無上的存在來說,留戀生命的情感,在他身上表現得更加強烈。

  因此,追尋長壽乃至永生也是他一直想要觸及的目標,而這個目標的完成,很顯然並非人力所能及,寄希望於大自然就成了他的選擇之一。

  畢竟封禪不僅是表達對大自然崇敬情緒的重要方式,還有就是山嶽悠久,封禪山嶽,也是長壽的象徵。

  可現在的始皇帝,對封禪之禮所知甚少。

  因為秦國從邊陲小國,到如今的一統六國,從未有哪個君主行過封禪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