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15 作品

第17章 一槍兩眼





日軍大尉讓一批騎兵棄馬追了幾步,見飛兵沒影了也不襲擊了便返回公路。就在大尉另換了一匹軍馬指揮隊伍繼續開拔時,在很近的石頭後面打出了一




個排槍,埋伏在這裡的隋濤幾人開火了。




這十來槍中就有一發擊中了日軍大尉的肩頭,二次栽到馬下的大尉令日軍全隊大亂,大部日兵都棄馬反擊,輕機槍、擲彈筒都用上了,但支那飛兵射完排槍後,在又一輪馬尾手榴彈的掩護下飛遁了。




山谷外的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令佔彪們心喜又心驚。




強子對佔彪說:“彪哥,看來是我們外邊來了援手啊,如果沒有這槍聲攔阻,是不是日軍的增援部隊就順溜地進來了!”




佔彪繃著臉說:“快,我們得加快速度了,剩下的這些鬼子真頑強。”




佔彪說罷從強子這邊又回到二柱子這邊,他馬上注意到一地馬屍中有幾名日軍的身影在操作著什麼,他端起望遠鏡一看,忙下令:“二柱子,快,日軍在架擲彈筒!”




說時遲,那時快,等二柱子調轉槍口時日軍的擲彈筒已經發射了。兩具擲彈筒在三秒鐘內咚咚咚咚發射了四發榴彈。山谷正中接連四聲爆炸,下面小峰和成義的兩挺重機槍頓時啞了。




那時日軍對擲彈筒情有獨鍾,這種介於迫擊炮和手榴彈之間的武器被日軍應用得出神入化,被當時的中國軍人稱為“小鋼炮”。大正十式擲彈筒的炮筒只有249毫米,重2.6公斤,射程將近220米。而且支架可以從座板和炮筒上卸下來,插在炮筒內攜帶,非常緊湊且方便。操作也很快捷,訓練有素者一分鐘可以發射20多發九一式手榴彈。








喜歡機槍班請大家收藏:機槍班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二戰時期日軍遇到敵人時首選戰術就是先放一排槍,再用擲彈筒,然後衝鋒的模式。那些使用擲彈筒的日軍老兵準確率達95%以上,200米以內幾乎是百發百中。尤其在經過剛剛結束的淞滬會戰裡,日軍的擲彈筒簡直成了國軍重機槍的剋星。當時國軍有個旅共有36挺馬克沁重機槍,剛上陣一會兒轉眼被日軍的擲彈筒打掉了32挺。逼得國軍的重機槍射手們只好打了百多發子彈就得換陣地。




一聽到下面的兩挺重機槍啞了。佔彪顧不上隱藏自己了,探出頭大喊:“小峰!成義!你們怎麼樣了?快出點動靜!”




佔彪看到的是兩堆屍體埋在兩挺重機槍的位置,沒有活動的人。




這時二柱子的彈流已舔到了馬屍中的日軍擲彈筒手們,打擊中的日軍跳起來後再沒有起來,二柱子沒有讓他們發出第三輪榴彈。




山谷裡兩面還活著的日軍聽到原來連續掃射的重機槍停火了,馬上貓著腰開始衝鋒了,幾挺輕機槍也開火了,日軍的戰鬥力此時得到充分體現。




佔彪見下面沒有反應,頓時急了不顧洞口被發現抱著輕機槍對日軍發瘋般掃射起來,同時對強子和正文下令:“給我釘死他們!一個不留!為小峰他們報仇!”




天台上兩挺重機槍的一改過去的點射,一陣狂掃頓時又把站起來的日軍放倒了十幾個。




雖說佔彪們打得很有氣勢,但缺了下面兩挺重機槍使火力大減,日軍發現山壁的火力點後瞬間把火力集中過來,子彈打在洞口上方的石壁,迸下縷縷石屑,很有成效地壓制著佔彪的火力。兩面的日軍趁機向前移動著,散兵線逐漸靠近了中間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