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

 學歷還不如他的同年進學校的老師都已經是教授了,他卻在副教授位子上一待就是十二年。只是先前他並不在意這些,有份工作能餬口就行,工資多少職稱高低都無所謂,可如今他想做官報民就不得不考慮鑽營了。

 “走武惠妃的路子的人沒有一個不擅長阿諛奉承的,老師和他們不是一類人。”李長安也知道自己老師是什麼性格。

 “老師應當走清臣路線,清正廉潔,剛正不阿。”

 邊說著,李長安邊動筆在白紙上寫下了幾行字。

 【清臣養成計劃

 學生姓名:沈初

 指導老師:李長安】

 沈初看了看一臉嚴肅的李長安,又低頭看了眼桌面上的白紙黑字。

 李長安最終還是沒抵過沈初想要把她揍一頓的威脅視線,她輕聲抱怨著:“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手上卻很誠實的把老師和學生的名字放回了它們原本應該在的地方去。

 李長安的計劃倒是不復雜。

 第一步就是兩個字,營銷。給沈初營銷名氣,讓他有一個響亮的好名聲。好名聲在大唐有多重要呢?陳子昂千金買琴而後當市摔碎,白居易詩出而洛陽紙貴,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有才華到他們這個地步都還要營銷名氣,不會營銷名氣的杜甫一輩子都沒能在大唐留下什麼名號,得一直等到宋朝他的才華才被後人發現。

 在大唐想做官的兩條路:背後有人、名氣夠大。也只有這兩種人能考上科舉,或許張九齡當宰相的時候還能有一小點沒靠山的人能考上進士,但是現在李林甫當上了宰相,沒靠山的人根本考不上進士,名氣足夠大也不行,當然,才華更是最不重要的小事。

 畢竟李林甫是排擠人才到能說出“野無遺賢”這種話的真小人。李長安能知道這回事,還是她寫過關於杜甫的論文——杜甫也參加了那場考試,沒考中,因為“野無遺賢”。

 多諷刺,詩聖都不算賢才了。

 李長安還順便又瞭解了一點李林甫的“才華”,發現這位宰相有一個外號叫做“弄獐宰相”,來源是李林甫給人寫祝詞的時候把“弄璋之慶”寫成了“弄獐之慶”,璋是寶玉,獐是野生動物,而且這種寫錯字和認錯字的事情李林甫還不止做過一次,這位才華“遠超”杜甫的宰相連字都認不全。

 不過名氣倒是可以掩蓋一些東西。比如李長安實際上是打算走後門把沈初塞進去的,但是她又不能讓別人看出來沈初是走了後門才考上科舉的,所以名氣就是最好的掩蓋方式。

 她知道李林甫根本不在乎名氣大小,可別人不知道啊。沈初名氣大考上科舉,別人也只會以為他是憑藉自己的才華考上的,沈初一路順風順水青雲直上,別人也只會以為沈初名氣大受到上官的賞識。

 說到底,李長安和沈初與武惠妃和李林甫沒什麼不一樣的,都是靠裙帶關係把對方扶植高位,然後再借此扶植其他黨羽。

 只是李長安打算給這個不太正直的事情披上一層光輝正義的掩蓋罷了。

 “老師你就一擲千金幫扶弱小就行,錢的事情不用你擔心,你只管把自己‘玉面孟嘗’的名號打出來。”李長安笑吟吟道。

 玉面孟嘗?沈初眼皮跳了跳,畫風一下子從唐詩三百首蹦到水滸傳了?

 “一擲千金?你如何弄到那麼多錢財?”玉面孟嘗沈初揉揉額角,強迫自己忽略那個中二稱號。

 李長安笑嘻嘻看著沈初:“我記得老師會炒茶?”

 沈初的確會炒茶,他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都不重,他自己又沒有成家,上無父母下無兒女,閒暇時間很多,自然就有了不少附庸風雅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