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逆子還不趕緊登基 作品

第110章 功勞是讓人記在心裡的


                 第一百一十章:功勞是讓人記在心裡的!

  僧錄司錄事張連奉召而來。

  此人面容清瘦,步履沉穩,鬚髮微白,倒是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氣質。

  “老臣張連,參見陛下。”

  張連躬身拜道。

  朱元璋點頭:“平身吧,咱也有段時間沒見著你了。”

  “承蒙陛下記掛,老臣感激涕零。”張連恭敬道。

  “咱找你來問你事的,閒話咱下了朝再說。”朱元璋笑了笑。

  張連點頭,從自己袖子裡拿出一本冊子:“從洪武元年記錄在冊的僧人算起,洪武二年到三年的增長是最多,一年內增長了一萬七千三百人。”

  “其次就是洪武四年到五年,增長了一千兩千七百二十五人……。”

  朱元璋的臉色肉眼可見的陰沉了下去。

  等到張連稟報完之後,朱元璋哼了一聲,道:“太平盛世,不好好的種地養家,跑去出家當和尚!”

  朱元璋眼神掃過眾人:“如今多好的世道啊。”

  “比咱們當初造反那個世道好了多少?”

  他說這話,其實就是心裡的不痛快,現如今大明一統天下,按理來說本應就是太平盛世。

  可還是有那麼多人去當和尚。

  朱元璋的心理其實是統治者的牧民心理,這個牧民,是放牧的意思。

  在朱元璋看來,百姓就應該老老實實種地,養家,生孩子。

  而不該有其他的心思。

  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大明都是以農耕為基礎的國家。

  劉伯溫行禮,道:“老臣認為,百姓出家之事不該強行控制,當是引導為主。”

  “其次佛教之中主張不殺生,不嗔怒。百姓信佛,民間殺戮之風銳減,倒也有利於朝廷管理。”

  讀書人一向擅長懷柔政策,在很多決策上,比不上當政者的果決的武斷。

  朱棡也道:“依兒臣看,不如規定寺廟在冊僧人數量,以朝廷頒發僧人證件,超過寺廟在冊的僧人必須合法納稅,繳稅。”

  “另外,為了防止佛教這個受眾群體極大的群體被不法分子利用,僧人出入當地地方,需要引路文書方才可以傳教。”

  “如此一來,僧人數量固定,百姓想要信佛只需要成為記名的俗家弟子,並不需要入佛寺修佛。且這樣一來,朝廷對於佛教的管控也變得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