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昊胡亥 作品

第兩百五十一章國家滅亡的真正原因


  上位者總有這樣一種認知,那就是讓百姓安居樂業,不肆意欺壓百姓,便算得上難得的好官。

  這不是李斯一人這樣認為,是有史以來,幾乎所有的治國大臣,甚至明君,都這樣認為。

  那麼,這種認知有錯嗎?

  倒不能說有錯,只能說不全對。

  因為這和古代環境有極大的關係,是環境限制了古人的認知。

  古代社會經常打仗,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哪怕秦國統一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幾百年的互相攻伐,戰爭依舊存在。

  而戰爭的存在,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負擔,甚至有不少百姓,陷於戰亂之中,流離失所。

  因此,這時候的百姓,只求自己能好好活著,哪裡敢有其他的想法?

  遇到一個不去打擾他們的官吏,百姓就認為對方是好官,就對其感恩戴德,甚至送上萬言書。

  這就導致朝堂上那些碌碌無為的大臣,覺得自己是好官。

  古代官吏,要想在朝堂上生存,首先考慮的便是自己的利益,從來沒有多少古代官吏,真正為百姓考慮過。

  哪怕是一分一毫。

  就算那位說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官吏,他嘔心瀝血的變法,也是在為朝廷謀福利。

  儘管他說的話有些虛無縹緲,甚至不是具體目標,但依舊有很多人推崇他,說他是好官。

  甚至歷史上那些將天下視為皇傢俬物的皇帝也一樣,他們首先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從來沒有真正為百姓考慮過分毫。

  直到偉人建立國家,提出先解決溫飽問題,才算得上真正意義的為民著想,才算得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算得上將理想變成了確確實實的目標。

  “可是李廷尉,國家真的需要治理嗎?”

  趙昊笑著問了一句。

  這還有疑問?

  國家當然需要治理啊!

  李斯有些無語,正打算反駁趙昊。

  但是,還沒等他開口,趙昊便斬釘截鐵的打斷道:“國家根本不需要所謂的治理,黔首也不需要所謂的教化;

  《管子·牧民》曾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讓黔首吃飽穿暖,才是第一位的,至於什麼治國,教化,不過是某些官吏以無能為無功罷了!”

  “以無能為無功.....”

  李斯沉吟片刻,看著一臉肅然的趙昊,不禁搖頭苦笑:

  “公子對吾等治國大臣的意見,不是一般的大啊,若這些話讓其他治國大臣聽到,怕是要步你長兄扶蘇的後塵,就算陛下也保全不了你.....”

  “嘿嘿.....”

  趙昊狡黠一笑:“李廷尉放心,北方苦寒,兵禍連連,我還沒活夠呢,怎麼能隨便給自己挖坑,剛才說的那些話,也就說給你聽,便是你說出去,我也不會承認!”

  “不承認才好!”

  李斯哈哈一笑,笑過之後,神情又頓時落寞下來:“你很聰明,比你長兄聰明,可惜你長兄.....”

  話到這裡,李斯搖了搖頭,沒有再說下去。

  其實不用他說,趙昊也知道。

  李斯與扶蘇的關係,並不簡單。

  從李斯被始皇帝重用開始,李家與皇族的關係就非常密切。

  不僅他的兒子娶了始皇帝的女兒,就連他的女兒,也嫁給了始皇帝的兒子。

  扶蘇的夫人,就有李斯的女兒。

  所以,扶蘇相當於李斯的女婿。

  可就是這對本應相輔相成的翁婿,最後卻沒能相輔相成,甚至變成了仇敵。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複雜。

  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扶蘇對蒙氏的器重,導致李斯不得不傾向胡亥。

  當然,現在的李斯還沒有傾向胡亥。

  只是現在的扶蘇,不太親近李斯。

  這可能與分封制和郡縣制的政見不合有關。

  稍微沉默,李斯又接著道:“公子說得不錯,黔首確實只需要吃飽穿暖,一個能讓黔首吃飽穿暖的時代,該是怎樣一副盛景?

  哪怕先賢治國的時代,也依舊有黔首餓著肚子,根本不可能如公子說的那般。”

  “那李廷尉以為,讓黔首吃飽穿暖好,還是讓黔首餓著肚子好?”趙昊意味深長的笑了笑。

  “這還用說,自然是吃飽穿暖好!”

  李斯眼睛一瞪,而後感慨似的道:“如此盛世,哪怕讓老夫看上一眼,老夫也覺得值了。”

  說著,不由搖頭嘆息:“可是太難了,根本不可能的.....”

  “呵呵。”

  趙昊不置可否的笑了笑,然後目光灼灼的盯著李斯,見他沒有絲毫惺惺作態,才侃侃而談道:

  “李廷尉原本楚國小吏,入秦之時,滿腔熱血,可惜不被呂不韋重用,最終為他編撰《呂氏春秋》,後來幸得我父皇賞識,做了我父皇的長史,那時候的李廷尉,可想過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