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洵上官雲卿 作品

第521章 忽悠成功,群情激奮(2/5)

  這是在改革科舉制之前,最行之有效的選官舉措。

  緊接著。

  不單單是青年才俊。

  就連隱士大儒們都有好一些站了起來。

  “草民王宗,自此願聽從殿下差遣,這一把老骨頭自當報效國家,粉骨碎身渾不怕。”

  “老朽趙德遠為朝廷獻上綿薄之力。”

  ......

  “蘇州山野村人王開,願用餘生為百姓幹些實事。”

  “青山居士何崇願意下山入仕,當一任縣令,為當地謀求發展。”

  .......

  越來越多的大儒站起身來,皆是重新撿起了當年的雄心壯志。

  到最後,就連葉瀾天都激動的站了起來。

  王開,何崇幾人,是當時他去請,都沒有請出山的人物。

  這些人雖然沒有入仕,但並不代表沒有政治地位,上官磐石就何崇的門生古舊,其桃李遍天下。

  所以,這些人如果入仕,對於大夏官吏整頓,是非常有好處的。

  而且這可以增強百姓對大夏,對朝廷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這些名仕大儒都入朝為官了,可見他們對朝廷已是充滿了希望。

  葉瀾天十分的激動,原本能有如此之多的文人大儒參加朝廷的除夕宴,他已經非常高興。

  現如今,在他好大兒三言兩語的忽.......真情流露,為國為民下。

  這些文人大儒們,個個義憤填膺,群情激奮,恨不得現在便走馬上任,為國效力。

  文武百官們亦是十分驚歎。

  太子爺的號召力,真不是蓋的。

  有天下百姓的支持,有天下文人的力挺,有清明官吏的效忠,今後還有任何人可與太子爺比肩?

  見此一幕。

  葉洵心下一喜,看來自己的計劃是非常成功的,一環套一環,讓這些文人大儒們上了鉤。

  看來今後大夏文壇將是一番嶄新的面貌,不再以批判朝廷,壯志難酬為主題。

  更多將是為大夏之崛起而讀書。

  蘇瑾望向葉洵,眼眸中滿是敬佩,他是瞭解太子爺的,雖然真情流露,但心中算盤打的不要太響。

  給這幫本來就愛意氣用事的大儒們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