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253章 賑災十策(二)


                 一方面,朱慈烺想開辦學校來普及教育,掃除文盲,大明百姓識字後,才不會吃沒有文化的虧,從而被地主豪紳、官員小吏欺負。

  另一方面,朱慈烺想通過新式教育逐步改變大明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因為科舉制度長期被讀書人把控,所以才會逐漸形成文臣一家獨大的場面,而當科舉獨一無二的地位逐漸喪失後,局面定然會有所改變,雖然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九是修官道。俗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無論什麼時候,交通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朱慈烺準備利用河南災民廉價勞動力,在河南修建幾條“大動脈”。

  十是開言路。朱慈烺很清楚,即使自己提出的賑災政策再好,如果執行不到位,或者執行有偏差,那也將成為害民之策。

  所以這第十條開言路是賑災政策落實的保證,朱慈烺準備在每個縣城都新設一個信訪所,由大明情報司轄制,信訪所向百姓開放,接收百姓的反映的問題,一般問題由信訪所協調解決,重大問題需要逐級上報,直至朱慈烺!

  信訪所的開設,也是朱慈烺扼制地方官員貪腐的重要手段,畢竟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讓廣大人民參與到對地方官吏的監督中來,卻對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朱慈烺利用三天時間,完成了上述河南賑災十策。

  隨後,朱慈烺接見了從遼東而來的洪承疇,洪承疇此次進京是前來擔任兵部尚書一職的。

  洪承疇一進京就拜見了朱慈烺,向朱慈烺稟告了遼東目前的形勢,主要是屯田、修建山義公路和滿清建奴的情況。

  在朱慈烺的支持下,第一批十萬災民已經被送到遼東並開始修建山義公路,如今山義公路已經完成了山海關到前屯段道路的修建,速度還是挺快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山義公路沒有使用水泥,使用的還是大明傳統修路用的黏土和石灰。

  將滿清建奴趕回遼河以東後,大明獲得了義州附近大片良田,洪承疇彙報說今天春種已經播下,秋天應該會有不錯的收成,可以解決一部分遼東駐軍的糧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