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870章 臣夜觀天象

  “那就把濟州以西的鄆、濮、曹、滑劃給右僕射巡省,”

  房玄齡建議最好把鄭、汴兩州一併劃歸李靖統籌,如若黃河大水災,有可能鄭汴也會波及,就算不被水淹,但到時救災,這兩州也很重要,乾脆划進去。

  於是太子承乾以尚書右僕射李靖為觀風使,以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李襲譽、鄜州大都督府長史皇甫無逸為副使。

  朝廷提前開始調動糧食備災,

  各方面的調查發現,大洪水可能真要來了,朝野上下都緊張起來。

  秦瓊休養了幾年,身體還算硬朗,得了旨意顧不得疲憊日夜兼程趕往登州。

  一旦大洪水,不受影響的膠東半島,能成為救災安置的要地。

  登州,

  隋朝屬東萊郡,隋末山東大亂,黃縣人淳于難、淳于朗兄弟聚眾文登,割據一方,武德四年獻地歸附大唐,李淵下旨在文登設立登州,以淳于難為刺史,並賜封晉國公。

  貞觀元年,登州省廢併入萊州,淳于難入朝為官。

  這次世封諸王、勳臣,秦瓊這個齊國公本是世封齊州刺史,後來齊王李祐也世封齊州刺史,便改徐州刺史,但皇帝又封了個弟弟為徐王,最後皇帝下詔,復設登州。

  

  這次不僅恢復了登州,還把萊州的黃縣也劃入,州治從文登改到了原萊州的蓬萊鎮,升格為蓬萊縣,為州治。

  州治遷到蓬萊,主要還是因為大唐近些年興起海貿有關。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愛讀免費小說app更新最快,無廣告,陳年老書蟲客服幫您找想看的書!

  春秋時,山東半島就開闢了由沿海港出發,北渡長山列島至遼東半島,再轉向東南沿海南下,到達朝鮮半島的航線。

  漢代到魏晉南北朝,這條航線成為著名的循海岸水行黃金航線。

  隋朝時數徵高句麗,海陸並進,每次徵遼都有大軍從登萊海上出發進攻朝鮮半島。

  登州海行入高句麗道,就是從蓬萊港出發,經廟島群島到遼東半島,再沿海岸而行到高句麗,這條航線因為緊挨著海岸線航行,所以相對比較安全可靠,且沿海岸還能沿途貿易,

  相比起直航平壤,耗時長些,但風險也低。

  登州蓬萊港近年也是越來越熱鬧,不僅是北行高句麗海道,而且登州港也往南去揚州、杭州等港貿易。

  朝廷甚至在登萊設置了水軍。

  杜如晦的兒子杜構,現任杜國公,兩年前就在登州港任官帶兵,結果在海上緝私剿海賊的時候,左腿筋被針梁魚給挑斷了,

  好好一位萊國公,成了個瘸子,提前調回長安了。

  針梁魚全身兩尺多長,光滑細溜,還有堅硬細長的利嘴,在海里可稱為一霸。

  針梁魚好吃,但是捕捉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此魚身形似蛇,很細的網眼也會被它鑽過去。如果用釣鉤來釣,針梁魚的嘴又很長,吃掉餌料後,它還會將鉤吐掉,所以人們長期無法大量捕捉這種海魚。

  杜構堂堂萊國公,被條魚給挑斷了腳筋,可以說也是奇恥大辱,回到長安後還念念不忘此仇,他重金懸賞捕捉針梁魚之法,最後還真有人想到辦法。

  研製出帶倒刺的魚鉤,使針梁魚咬上魚鉤後就無法吐年間,還發明用許多漂葫蘆聯在一起,在網繩上掛上成排的魚鉤,形成一個網陣,可以一下子釣到許多針梁魚。

  杜構將此法派人無償傳授給登萊沿海的漁民,教他們捕捉針梁魚,還大量收購,不少漁民都因針梁魚而小賺一筆,漁民們湊錢在東海神廟的後院裡,修了一座鉤神廟,將杜構稱為鉤神。

  如今長安都能吃到登萊的針梁魚,

  秦瓊也嘗過這長嘴尖尖身如蛇的針梁魚肉,還是很美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