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558章 憫忠閣上起山頭

  等正式賞賜下來,再扣便是,馬上過年了,也讓兄弟們過個溫馨的肥年吧。”

  “朝廷新設安東都護府,升幽州為大都督府,命武公擔任幽州大都督兼安東都護,還兼恆安道行軍總管,這是沒打算讓武公馬上回朝了?”

  這個冬天,幽州不會再受突厥襲擾,

  這個新年,大家也會過的安穩,

  “去吧,魂歸故鄉,回到生你養你的地方,回到你父母身邊去吧,”

  既可從下面府州升選,也可以他直接徵辟。

  甚至武懷玉還給每個陣亡士兵家人寫了一封簡短的慰問信,三千多封,全部親自手寫,日以繼夜寫了很多天。

  一人先發十貫錢,這對每個參與這次戰鬥的士兵們來說,都算是一筆不小的福利獎賞了,正式的賞賜可不包括這個。

  武懷玉敲完鍾走下憫忠閣,

  這裡曾經是一座寺院,也還曾是三階教的,武懷玉來後曾把這裡罷廢,如今改為憫忠祠。

  隨將士們遺體送回的,還會有他們的遺物,以及他們的撫卹金,以及殺敵的獎賞,

  “你我都沒那命,能賣紅薯,那都是大都督給咱帶來的福份呢,”

  “除掉已經用掉的,再扣掉這二十萬,大約還能有三十萬貫左右,”

  走在這些陣亡士兵的遺體中間,讓人心情沉重,打仗的時候,無法卻顧及個體生命,但此刻卻能真正感受到戰爭的傷害。

  這是筆不小的額外開支,費時費力,但武懷玉堅持,特批錢帛。

  男子雖然只是幽州城裡的一個平民百姓,但他也深知這個年尾的太平安穩,離不開這些將士們的付出和犧牲,

  得感恩,得銘記。

  “這是我們幽州將士們戰場俘虜繳獲所得,本就應當屬於將士們,現在我們還拿出了一半來軍用和上繳長安和留府用,只發了一半,這難道也還有錯?”

  普通的百姓,也只能是勞碌的命。

  小男孩也跟著父親向憫忠寺鞠躬。

  習武又何償不是如此呢,

  這樣將士們會有更高的榮譽和使命感,他們更明白為何而戰,不僅僅是為了功名利祿,

  而百姓們能明白將士的守護,也自然能夠同仇敵愾,軍民互助。

  “對不對的上別管,咱們配合核查就是,結果如何那是他們的事,”武懷玉很淡定,野狐嶺這仗的戰果很驚人,但可沒有半點虛報冒功,是完全不怕查的。

  幽州陷入肅穆和悲慟之中,

  野狐嶺的戰爭,並不是與幽州百姓無關,那些將士們的血戰和犧牲,也不是別人的事情。

  知根知底,倒也是舉賢任能。

  府兵,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那可是一群高高在上的人,以前他覺得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但今天,他卻覺得這群人其實離大家也很近。

  當兵,那跟讀書一樣,都不是窮人能夠負擔的了的。

  等鐘聲停止,大家也並沒有立馬恢復心碌。

  這些都是早幾天大都督府便宣告全城的告示,包括今天大都督親自在憫忠閣敲響喪鐘,開啟追悼紀念活動。

  雖然這些,其實朝廷自有一套制度章程,但朝廷有朝廷的流程,需要時間,武懷玉還是想把事情辦的快一點,

  家人戰死的悲傷需要時間撫平,但家庭生活卻更需要錢糧支撐,尤其是在這個悲傷的時候,哪怕許多士兵家裡條件還行,但他們也仍是家中頂樑柱,他們的倒下,必然也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困難。

  現在祠還沒建好,但卻擺放著三千多具將士們的遺體,

  武懷玉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關注這些傷殘陣亡的士兵,或許是站的位置更高了吧。

  “不請示朝廷?萬一追責?”

  他還承諾,如果這些將士們有遺孤無人撫育,他願意幫忙撫養,有老人無人贍養,他也願意代替盡義務。

  段慎有些驚訝,這可是一大筆錢。

  因為他們值得,這也是他們應得的。

  “你就別說那麼多了,去辦便是了。”

  “還有這麼多嗎?”武懷玉想了想,“這次咱們幽州出動兵馬三萬餘,那就把剩下的這三十來萬貫,全都分發給將士們吧,活著的、戰死的、傷殘的,都有一份,

  簡單點,也不要分什麼邊軍、府兵、行營兵、城傍、子弟、團結這些了,也不管官職大小,先一人發十貫,剩下的,再按官職高低、不同軍等情況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