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 作品

第538章 無窮之門野狐嶺

  野狐嶺既是壩上,也是壩頭。

  雖說壩上壩下相距不過是十里,但景色和氣候都相差巨大。

  “這壩頭上的風,真像飢餓的狼在嗥叫,四面作文主,無處不在啊。”

  恰好這時突利倒是遠道來攻,這不羊送虎口麼,頡利畢竟是大汗,突利倉促出兵,準備不足,還遠道奔襲,結果頡利還提前知曉了突利來襲,

  以逸待勞,半道埋伏,突利大敗。

  蘇烈料定頡利大部隊馬上就要到了,他的輕騎在野狐嶺這裡亂轉,且越來越多。

  在這裡從北到南十公里左右,海拔卻從一千五百米左右地勢陡然下降四到六百米,北行如一道頂天立地的巨牆橫在眼前,又似一至大壩,故此其北面也稱為壩上。

  武懷玉話裡透露著求和之意。

  “有這麼多?”

  “我們守禦野狐嶺的重點就在獾兒嘴,這是下壩必經之路,我把廣寧軍分成兩部,於獾兒嘴左右下營,清夷軍騎兵隱於其後。”

  蘇烈興奮道,“要是兩千陌刀手部署在此,那真是飛鳥難過,不過不能一開始就部署,我怕嚇退頡利老狗。”

  這壩上氣候確實雖然惡劣,風大、天冷。

  “師兄以為在此獾兒口,能否擊敗頡利十餘萬軍?”

  懷玉讓宇文成都牽來一匹白馬。

  “扼胡嶺!”

  “等後面幽州兵到了,我把新建的兩千陌刀軍交給你,部署到此山口,必能如虎添翼。”

  頡利得勝後乾脆盡起兵馬,趁勝追擊,

  好在提前準備好了糧草器械,要不然武懷玉還真沒信心打好這一仗。

  剛開始懷玉還真以為這聲音是狼窩溝裡的狼在叫,細聽才聽出是壩上的風。

  稍做休息,便率領使團,捎上武懷玉準備的那匹白馬,繼續往北而行。再往北行,道路倒是比上壩時好走多了,可風急雪大,天寒地凍,也依然是步步艱難,但想到身上使命重大,盧承業倒是渾身火熱。

  “這仗看來不好打啊。”

  他們向西進攻,在懷荒這裡準備了一批牲畜等,以做補充。

  這裡風力之猛,據說大雁飛過都經常墮落。

  這群人雖都穿著皮裘大氅,卻也凍的手都端不住碗,

  “辛苦盧參軍你們了,頡利已經到了北面的懷荒舊城,隨時可能要發起進攻,本都督希望你們能夠勸服頡利,讓他退兵。

  “那頡利萬一分兵?”

  盧五郎喝了兩大碗薑湯,全感覺身體稍恢復了些知覺,又趕緊吃了兩大碗麵片湯,終於渾身舒暢。

  地硬路滑,風大且冷,武懷玉坐在鞍上,手上雖套著兩層手段,依然凍僵了,連鬍子上都結了冰霜。

  風雪中,盧承業一行人也上得壩來,一些士家子弟甚至路上被上壩的那天路給弄的心驚肉跳。

  從壩上下去,道路非常曲折陡峭,十里左右的路,高度下降幾百米,這些盤旋的山路又窄又陡,而且到處都是巨石林立,人馬都得極為小心。

  “只要後續部隊增援過來,有兩三萬人馬,我敢拍胸脯上不懼頡利十幾萬人馬,要是多點人馬,那我們有很大的機會擊敗他們。”

  野狐嶺很險。

  頡利與我大唐天子有渭橋之盟,當初渭橋會盟時,我可是跟隨天子身後的六騎之一,希望頡利能夠遵守盟約,切勿違背盟誓,否則唐突戰端一開,突厥也再無寧日。”

  “很好。”

  在這個地方阻擊頡利,確實比在壩下的長城關隘阻敵更有利。

  頡利的突厥大軍,在這片地區,基本上沒什麼優勢。

  扼胡嶺跟殺胡口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多不少。”

  縱目遠眺,面前是幾千座形狀各異的山峰,在這冬季裡好像蟄伏的巨獸,廣義上來講,這幾百裡都可以稱為野狐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