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

  王章氣憤之言後,馮道也表示著對此事的蔑視。朝中的風氣在劉承祐的影響下正在變化,斥佛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正確。

  “王卿,繼續!”

  “是!”

  在劉承祐示意下,王溥繼續將其所察所思,彙報而來,且越發順溜。

  “偽唐軍力,備有十餘萬,然以其國力、丁口,若施全力,聚兵三十萬,亦非不可能,可謂盛矣。然其兵馬,僻處南土,又以民風少勇,戰鬥能力縱不以卑弱鄙之,但必難與大漢強兵相抗爭。

  再加其承平時長,久疏戰陣,將星凋零,又多以文士馭兵。得以率師伐國者,僅陳覺、查文徽、馮延魯、邊鎬之流。

  四年前,其出兵滅閔,雖破內亂之國,卻失福州重地,又為吳越以一師聯合喪國之軍所破,損兵折將。其戰力,猶可知矣!”

  “而其國土,所擁諸州,卻是楊吳當年打下的基礎,三十載而無所增益。閩地彈丸之地,卻為區區留從效割據漳州,欲伐不得,無奈招撫。”

  “而此番使唐,臣感觸最深者,莫過於其朝堂黨爭。南渡士人與江南舊臣之間的鬥爭,貫穿偽唐國史,李昪在時,尚能壓制,李璟則無其能幹與手腕。

  數年的時間,其黨爭之劇烈,已致影響國本。為謀黨派私利,互相攻訐,以致矯詔動兵,大敗虧輸,亦得保全。稍加貶斥,又復他用,仍為內外重臣。唐主制之且無力,反而需要仰仗彼輩。

  綜偽唐朝臣,有遠見卓識者,唯宋奇丘、韓熙載二者,然彼為兩黨,互為掣肘。餘者,皆名過其實,碌碌無為。臣可斷言,偽唐黨爭,於我軍南下,必有大利!”

  “此外,偽唐儲位之爭,亦乃其患。皇太弟李景遂,文弱迂懦,與世無爭,而偽燕王李弘冀,年少志大,領軍外鎮潤州,就臣所聞所觀,那李弘冀極有可能起蕭牆之禍......”

  “......”

  此次南行,王溥顯然是用心看,用心聽,用心想了,經他所述,劉承祐對他將伐之國,明顯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朝王溥露出了一個和善之極的笑容,示意他落座,命人添茶,雖為出誇獎之辭,但對其欣賞之意,在場諸人都看得出來。

  陶谷也一樣,他坐在一旁,深深地吸了口氣,心中略堵,怏怏不樂。王溥所見,他基本也都看到了,只可惜,陳述的機會沒給他。

  老夫若是先說出就好了,忽地恍過此念,然而,望了望天子,又看了看王溥,心中嫉恨之情愈重。

  劉承祐沉默著,將陶谷與王溥所報,好生消化了一番,方才幽幽而嘆:“偽唐之國,在山河破碎之際,倒不失為一文道樂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