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24章 祥符元寶

    右側攤位的盡頭,是一家賣二手服裝的華人攤位,四角帳篷的那種,裡面有五六位小姑娘大媽什麼的在挑選衣物。這種攤位自然沒什麼價值,三人從攤位前走過。

    興許是為了招攬顧客,這家攤位的攤主,在帳篷的最外側一角,懸掛著一隻金屬管風鈴。也就是那種周圍是六七根長短不一的金屬管,中間是一枚細繩上綴著金屬片的風鈴。

    風一吹,金屬管相互碰撞或者金屬片撞在銅管上,發出清脆的金屬聲,很好聽。

    盧燦路過時,伸手在金屬管風鈴上拂了一下,頓時,一陣“叮叮噹噹”的悅耳聲音傳出。

    他的目光很自然的掃過一遍這隻風鈴,可能是原來的吊片脫落,一時間沒有合適的,被主人隨手綴上一枚銅錢,效果還不錯,音質很脆。

    他的手掌順勢在風鈴中部的“銅錢”上摸了一把。

    咦?銅錢厚度不對!

    頓時,他邁出去的腳步收回來。

    驚喜總是出現的那麼讓人猝不及防——這隻風鈴的中間吊片,竟然是一枚銅鑄母!

    手掌一翻,正面為“祥符元寶”,背“折十”,真書體,錢文深邃,筆劃較為纖細聳立。廓邊,直徑約有33毫米,邊緣厚度3毫米。

    可能經常被人把玩,外緣輪郭略禿,內郭穿口深峻,錢幣油光鋥亮,包漿厚重。

    這是典型的“祥符元寶”銅雕母!

    通雕母是介於“鑄母”和“流通範錢”之間的一種範鑄錢。

    中國古代鑄錢,基本流程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做木範或者牙雕範,做出樣錢,各種字體都會做兩到三枚,全手工雕刻。這一過程,主要是讓皇帝審閱字體和樣式。

    皇帝選定字體和樣式之後,進行到第二步,戶部再出錫範、鐵範、銅範,大約十到二十枚,同樣是人工雕刻。因為要讓皇帝看清楚,這種錢往往做得比較大,邊緣較闊,俗稱“祖錢”,也有稱呼“鑄母錢”。

    皇帝認可雕琢工藝之後,進行到第三步,

    即加入銅錢的金屬配比,形成“鑄範”,也就是翻鑄所使用的樣錢,俗稱“雕母”。

    這一批錢,已經開始上翻鑄,不再是人工雕刻,但是會有人工修邊和修範,因此也特別精美。

    皇帝和戶部臣工,會根據這些錢,來商議出“折幾”,也就是為以後的銅錢進行“購買力分級”。

    定級之後,進入到第四步,即戶部根據銅錢購買力分級,再出“細樣”,也就是各種“折”的銅錢樣範,以便送往各地,按照這一標準鑄錢。

    這批錢同樣屬於“雕母錢”。

    第五步就是大規模翻鑄當朝的銅錢。

    眼前這枚“祥符元寶”銅雕母,就是屬於第四個步驟中的“折十”範錢。

    雖然可能比不上“祖錢”和“鑄母錢”那麼珍稀,但絕對是萬中無一的小極品!

    “祥符元寶”是北宋真宗趙恆,在祥符年間公元1008年鑄行的銅錢。“祥符”乃祥瑞的符命,代表福、祿、壽之意,富有祥瑞滿溢之氣,自古以來就是名副其實的“吉祥符”——從北宋開始,就流行“定親用祥符元寶”的習俗,這一習俗,至今還在冀北保定、邯鄲以及中原開封一帶流行。

    更何況是雕母錢!

    盧燦不可能放過!

    他抬手喊道,“老闆,您風鈴中的這枚銅錢,能讓給我嗎?”

    他的喊聲,不僅驚動正在賣衣服的華人攤主夫婦,還有渾然沒有察覺盧燦掉隊的兩老。

    銅錢?小傢伙開張了?兩人對視一眼,頓時轉身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