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805章 矛盾激化

 也因此,鄧連茹最清楚,現在這件事已經變成鄧家、律政司和香江三菱銀行,三方聯手對付盧家的局面。盧家雖強,想要在這件事中全身而退,只怕也難!

 唐明治鄧連茹夫婦又坐了片刻,起身告辭。將他們送出門後,鄧伯勤忍不住說道,“爹地,這事……說起來還是二妹理虧在先,咱家摻和……合適嗎?”

 馮錦美是鄧老繼室,與鄧伯勤的關係一向不太好,難得這次兩人站在一邊,點頭附和。

 鄧老靠在輪椅背上,抬頭看看兩人,忽地一笑。

 “三十年前,我鄧家就定下‘趨英親中’之策,這一原則,你不要忘了。”老爺子伸手拍拍推輪椅的鄧永強的手背,“阿強,你也不要忘了。”

 所謂“趨英親中”,其實就是跟著英國人走,但要和中國保持良好的關係。

 這一原則,其實不止鄧家,很多香江富豪家族都是這麼幹的。

 而這一原則的提出者,就是眼前這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

 與之相對的是霍老提出的“趨中親英”,在香江也有一眾支持者,譬如現在的盧家。

 “趨英親中”和“趨中親英”,有共同之處,那就是不交惡某一方,這是華人的處世哲學。雙方的側重點不同,那就是“追隨的對象”。這兩個政策的界限模糊,可以左右搖擺,妙用無窮。譬如塑料花李,早期是“趨中親英”,臨老了,又改為“趨英親中”。

 鄧老重提舊事並由此引開。

 “盧家那小子,別看他現在鬧得挺歡實,可根基不實。只看看他的投資策略,昨天國內,今天台北,明天英國,後天又是法國、美國,看似四面下注,實則飄忽不定,根基浮淺。”

 “香江現在還是英國人的香江,他這麼鬧騰,英國人不可能沒意見的。”

 說到這,老爺子呵呵笑了兩聲,“剛才唐明治的態度,就足以說明問題。這次事情,我猜測,八成有港府英國人在背後支持!所以呀……”

 他抬頭看了眼長子鄧伯勤,“這次我們要站在你妹妹一邊,這才是‘趨英’!”

 …………

 盧燦一向自詡與人為善,根本沒想到,在港島竟然有著如此龐大的勢力,早已經看自己不爽!

 下午五六點鐘,兩件事情引爆香江媒體。

 其一是鄧連茹召開新聞發佈會,就昨天宣講時提及的那句話,做出特別說明。

 在新聞發佈會上,她坦言,宣講中的某些話語欠妥。

 不過,她又緊接著做自我獨白——說那番話時,她的本心,只是希望港島企業家更愛港,與她一樣,將畢生精力,放在香江的民生與發展上,而不是說某些企業家不愛港。

 還請被波及的人,諒解一二!

 說完,她還深深鞠躬以示歉意。

 當然,盧燦在電話中“威脅”,鄧連茹並沒有在發佈會現場說出,大概是想著留作後手。

 其二是《天天日報》晚報版,刊載對納德軒珠寶銷售總經理田樂群的特別專訪。

 盧家幾乎沒人接受過專訪,這還是第一次。

 這篇專訪中,田樂群詳細列出,盧系資本在港創造就業三十八萬多個,去年繳納利稅超過四十二億港元,贊助各類公益項目及捐贈各種善款超過兩億港元。

 如此企業家,被人說成“不愛港”,著實讓人心寒!

 這篇報道的結尾,田樂群更是直接說,“認為盧家不愛港的人,要麼眼光狹隘,要麼性格偏執,因此,這種人不適合出任任何港府公職!”

 一場新聞發佈會和一篇專訪報道,將盧家和鄧家矛盾,直接暴露在所有市民的眼前!

 頓時掀起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