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宗 作品

第717章 草菴茶室

 街道不長,也就五六十米,很快就來到靠近山坳的街尾。

 歐陽明咦了一聲,不遠處的山坳中,竟然豎著一棟草房子!

 簡陋至極的木杆圍欄,將這座看起來一推就倒的二層木質建築圍攏起來。

 盧燦也有些驚訝,沒想到的是,這裡竟然有一家草菴茶室!

 這座建築看似岌岌可危,實際上是一座標準的日式吊腳樓民居。背靠著海邊矗立的斷崖,不僅讓它能躲避海風的吹襲,還能維持建築的穩定;另外,厚厚的灰棕色海草屋頂,不有著冬暖夏涼的功用,對木質結構的房屋框架,也沒多少壓力;承重立柱有著明顯的灰黑色炭燒痕跡,能防腐防蛀。

 嗯,只要不遭遇強烈地震或者祝融之災,這棟“草房子”還能繼續矗立很久。

 這棟建築是標準的日式草菴茶室。

 草菴茶室,源自於東洋茶聖千利休的“侘寂”茶道思想。“侘寂”是一個複合詞,“侘”代表一種自然、靜謐、幼拙、簡素、野趣等因素的質樸之美;“寂”為殘缺、古樸之物中滲透出來的歲月之美。

 如果抽象的來理解,草菴茶室就是蓋個一切從簡的小草屋,專門用來喝茶。

 與草菴茶室相對的,則是茶庭,屬於另一個流派——書院茶道。

 書院茶庭文化更注重觀賞性,即在進入茶室的一段空間裡,按一定路線佈置景觀,以拙樸的步石象徵崎嶇的山間石徑,以地上的矮松寓指茂盛的森林,以蹲踞式的洗手缽聯想到清冽的山泉,以滄桑厚重的石燈籠來營造和、寂、清、幽的茶道氛圍。

 草菴茶室與書院茶庭,有相似有不同,前者更強調自然和感悟,後者更強調環境與意趣。

 眼前這座草菴茶室,木門緊扣,顯然並不對外營業,更大的可能是某位茶道名家的齋室。

 盧燦站在路邊,透過撐開護窗板的窗戶,能看見兩位老者正在臨窗品茶。

 茶室不大,既然有客人,自己這麼一大幫人,不太方便,盧燦也就熄了上門拜訪的念頭。不過,這棟茶室的歷史夠古老,倒是可以建議宗老來這棟茶室坐坐,說不定能打探到一些有關高德院的陳年舊事。

 這座茶室的前面,是一處密佈怪石嶙峋的海灘,海浪卷著細膩的白色泡沫,撞擊在礁石上,很是壯觀。有不少遊客爬上礁石,以大海為背景,合影留念。

 盧燦一行也不能免俗,田樂群拉著外婆、小姨媽等人,靠在一塊巨大的礁石旁邊拍照,連帶著盧燦自己,都被田姐拉下場,拍了好幾組照片。

 他們這一組,人數比較多,很是熱鬧,終於引起茶室二樓正在品茶聊天的兩位老者的不愉。

 其中一位白髮老者起身,打算放下護窗板,將喧鬧隔絕開來。

 另一位老者側著看了眼窗外的人群后,又推推老花鏡,凝視幾秒,就在朋友要將護窗板落下時,他伸手擋住對方胳膊,“宮崎,你看看那位年輕人……還能看清楚嗎?”

 關窗戶的老者,已經老眼昏花,自然看不清對方說的是哪位,又用木棍將護窗板撐起,從桌上拿起老花鏡戴上,海灘上男男女女幾十個,哪分得清?

 “你說哪個?”

 “喏,那個穿白色體恤的年輕人。”坐著的老者,手指方向正是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