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滄月 作品

第959章 :持續報道!

  於是乎,在1月11日,省報的頭版再次刊登了一篇名為《5萬7千考生金榜題名,塞北省是怎麼做到的!》的報道。

  這篇報道是以省電視臺發佈的那則“全省22萬考生,通過文化科考試的有5萬7千人,比例居全國之首”的報道為切入點,對這事兒進行了分析。

  要知道,自古以來塞北省這邊就是文化弱區,這個自古甚至於可以追溯到科舉制度最早實施的隋唐時期。

  至於近代以來就更不要說了,塞北省雖然算不上文化荒漠,但也差不多。

  大多數時候,這裡的考生都屬於那種被人照顧的類型,完全沒辦法和南方的那些文化強省相提並論。

  但就是這樣一個文化弱省,卻在今年的高考中大放異彩,近四分之一的考生通過文化科考試,就算是向來出狀元的江浙地區都比不上今年的塞北省,創造了一個高考奇蹟。

  以至於這則報道剛剛出來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還以為是搞錯了,塞北省怎麼可能力壓京津冀、江浙滬等地呢?

  但省電視臺屬於絕對的官媒,他們的新聞稿那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絕對不會出現假消息,更何況高考這種全民關注的事情,更不可能出錯了。

  於是乎人們便忍不住想要打聽一下,塞北省這邊到底是怎麼做得到的呢!

  而省報的這篇報道給出了答案!

  根據撰寫這篇報道的記者劉成分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塞北省沾了上山下鄉的光,囊括了全國適齡考生中最優秀的一批人才。

  塞北省屬於地廣人稀、老少邊窮之地,因此這裡便是上山下鄉的最終目的地,也就是說城裡來的知青大部分到了這種苦寒之地。

  在過去十年間,塞北地區至少接納了一百多萬知青,單單建設兵團這邊292萬職工當中,知識青年就有近110萬,其他地方接收的知青也有三十多萬人。

  而這些知青大多數是來自大城市,且都是接受過相當程度教育的年輕人。

  可以著這麼說,在這個特殊的年代,不管是京津冀地區還是江浙滬地區,他們的適齡考生都不在本地區,而是到了塞北或者是更為偏遠的地方了。

  就拿塞北省此次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75%是外來知青,本地人只佔了很少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