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538.再臨 “日思夜想,終於盼來了相公。”

趙蘇是最先反對的人,現在倒戈如此之快,令蘇喆等人措手不及。

蘇喆說了一個:“你……”又抿緊了嘴唇,顯出有點生氣的樣子來。

祝青君等人也用沉默表示了抗議。

包括林風等人瞧瞧祝纓的頭髮,再算算她的年齡,心中都充滿了擔憂。她說不在乎是不是死在外面,但他們在乎!

祝纓道:“我並不是一時衝動又或者是慪氣,或是遺憾錦衣夜行必要回去耀武揚威。我告訴過你們,那樣是危險的,小人得志的心,要不得。我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不是朝廷驟然之間情勢急轉直下,我一定會在安南安安靜靜地過我自己的日子。

安南的規劃你們想必也是清楚的。開驛路是為了什麼,不斷了與外面的交易又是為了什麼?安南雖然太平,卻也貧瘠,多少東西咱們自己不產、做出來的東西也不如外面的好,連印刷做書,也不如外面。

外面的人那麼多,蠢人多,能人更多,物產又豐富。閉門造車、畫地為牢,等外面緩過氣來,一定會設法‘教化’,山裡會有滅頂之災的。

如何安全地、真正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是我最掛心的。

一頭闖出去,又要被鄙視。不能坐井觀天,不理世事。趁我對朝廷還算了解,能開這個頭。否則,日後你們要做,就要重新開始,難上加難。

我已經不能一下跳上房頂了,這次如果不去,我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什麼玩意兒?您還想跳房頂?祝青君等人都瞪她。

祝纓雙手往下壓了壓,道:“如何?”

這些道理都是祝纓之前說過的,眾人也多少接受了,他們中的許多人見識過山外、京城、朝廷,也承認祝纓說的是這個道理。

祝青君道:“可是,我們實在擔心。請多帶人馬,補給也要與朝廷講妥。再者,請與安南保持聯繫。”

祝纓道:“我知道,走之前我會安排好的——與朝廷的條件還沒有講妥呢。”

她最後一句說得輕鬆,眾人短促一笑,心情卻一點兒也不輕鬆。

祝煉道:“我陪您去……”

“不用,”祝纓說,“你們幾個都要留在安南,把安南經營好。”

“可是。”

“我去,”林風站了出來,“既然是帶兵去,還是我更合適些。當年在京城,我與他們禁軍、京城子弟一處玩耍,雖不算知交好友,也是熟人。他們如今的歲數,有的能當家作主了,有的也成了家中長輩。”

祝纓道:“你算一個,祝彤也隨我去,她之前熟悉了路徑,到了京城與宮裡打交道也需要女孩子。”

祝青君道:“北關……”

“讓金羽去吧,”祝纓說,然後看向劉遨與劉昆,“你倆,誰敢與我同去?”

兩人面色漸漸泛紅,都有點激動,又有一絲絲的緊張,對望一眼,是都有些想去,又有些“近鄉情怯”,再有一點捨不得安南手上的事。劉遨道:“聽憑大人安排。”

祝纓道:“你手上還有科考和銓選。”

劉昆道:“我!我去!”

祝纓又點點頭:“那就這樣,青君坐鎮幕府,普安州交給蔣婉、劉衍,祝彤、林風、劉昆、祝青葉隨我北上,其餘人各司其職。一定要留意西番。”

“是!”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安排,更細緻的還在後面。除了會上點名的幾個人,她還打算帶走趙霽等年輕官員,抽調一部分在幕府及各官署打雜的學生——得有自己的人手。

祝纓打算帶三千兵馬北上,起初一段的補給要自己帶,還要與朝廷談妥接下來的補給情況,她帶的人的安排等等。

整個安南都動了起來!

……

給祝纓收拾行裝的是杜大姐,她一面收拾一面想:以前有太夫人,有大娘子,現在只有我與蔣娘子兩個了。

越想越難過,也想跟著北上。

祝纓問道:“想家了?想回去?”

杜大姐道:“我是生在那兒罷了。有人才有家,我認得的人,現在只有您了。我不是要回家,是我的家跑了。”

祝纓安慰道:“我會回來的。”

杜大姐突然不好意思了起來:“哎,上了年紀了,淨瞎說了起來。我收拾包袱去,京城的人,眼睛毒,不能叫人說您寒酸。可惜了,先前帶回來的那些個,你們都分了好些出去。”

祝纓抱著胳膊靠著門框說:“就算有,如今式樣也過時了。湊合著就行。京城的人,眼睛毒,知道誰不好惹、誰不能瞎說。”

杜大姐破涕為笑。

小江又帶著江珍江寶來,請祝纓帶她們倆在身邊。祝纓拒絕了:“她們留在安南吧,你們身邊也缺不了人。”

小江道:“我想讓她們代我再看一眼京城。”

祝纓沒說話,江珍忙說:“我們倆不只會寫寫算算,小時候也跟著娘學了些手藝。”

江寶接著說:“大娘子在的時候,也教我們一些。”“我們有用的。”

“女孩兒家,更體貼。”

祝纓對小江道:“是你的主意吧?”

小江苦笑:“瞞不過您。當我自作多情吧,她走了,我總想,能代她多看您一陣兒也是好的。”

江珍道:“我自己也想見識一下嘛!”

江寶續道:“就是!您既然說過,是要長久與朝廷打交道的,那多些人瞭解朝廷,有什麼不好?”

祝纓道:“抽籤。”

“啊?”

“兩個只能去一個,不能同行。”

小江也上年紀了,常多病痛。花姐過世後,她的身體就變得更差。安南與朝廷不一樣,不論是不是高官,過了七十都可以休致。小江的情況,前兩年就卸了職務。只是安南不養閒人,她隔日還要帶幾個徒弟。年紀放在那裡,身邊不能沒有人。

江珍江寶只得抽籤,江珍中籤,一家人回去給她收拾行李。

祝纓對一旁的胡師姐說:“你就不要去了。”

胡師姐苦澀地笑笑:“我也跳不上房頂了。”

“我另有事給你。”

胡師姐精神一振:“什麼事?”

“你隨我來。”

兩人出了臥房,叫上了胡師姐的兩個徒弟,讓他們帶去找來劉遨,一同出了幕府,往城外兵營去。此處兵營有從西關輪替下來的老兵,祝纓先從中抽取了五百人,命與普安州的“屯田兵”們一同整裝北上。

接著,在胡師姐疑惑的目光中,又抽調了一百人,說:“以後,你們就要長相處了。你們沒有別的事,只有一件——聽十七娘的。保護好她。十七娘,他們是你的了。”

劉遨十分驚訝,她因為經常為祝纓擬文、記錄的關係,不時參與、旁觀一些事情,讓她過來她就過來,沒有其他的準備。驟聽此言,思緒紛亂:這些人要怎麼養?平時怎麼安排?幕府是副使作主,我帶這些甲士是否不妥?等等。

祝纓一看就知道她又想多了,便說:“他們自會輪班,我都會安排好的。來,認一認人。”

她拉著劉遨,讓她站在眾人面前:“都認一認,這是禮曹劉遨。以後你們就要保護好她。我離開西州,你們就開始輪番。”

“是!”

“好了,該幹什麼幹什麼去吧。”祝纓說。

眾土兵應聲而散。

劉遨道:“這,我……如何使得?”

祝纓道:“你們姑姪到了安南,我很感激。但你們孤身在此也太孤獨了。我在安南還好,我一旦離開,安南恐怕會有一些小騷動。你們對安南非常重要,我要給你防身的安排。你要過意不去,就多指點指點朱妍。”

劉遨冷靜了下來,說:“朱妍不爭不搶,冷靜自持,我也很喜歡。

至於騷動,不外兩種,一是有歹人,這個自有有司維持秩序,我在幕府很安全。

二是內部不合。您在的時候,種種分歧又或想法不同都有您裁決。副使年輕,與副使同輩的人也有,確實容易爭吵。但大家彼此相處得久,互知脾性。且據我所見所聞,他們雖然在一些事情上看法不一,卻都不是敵人,不至於……”

祝纓道:“那是當然,是防著有人渾水摸魚。我又要從府裡帶走好些人,人少了,辦事必有疏漏,或許會有懈怠動盪。你留意。青君那裡,你也幫我看著。”

“副使比我年長,閱歷豐富。”

“你們各有所長。且你身份超然,他們要是拌了嘴,你從中調解說和一些。”

“是。您北上也是為了,給他們拌嘴的機會吧?”

祝纓笑笑:“回去吧,我還有給朝廷的回覆沒寫呢。”

……

祝纓回幕府之後,寫了一封很長的答覆。

主要是提條件:一、必須給我正式的丞相的任命,所有丞相該有的我都得有。另外,我得開府,我不是去當擺設、受氣的。

二、我要帶兵去,補給你們提供。

三、我的建議,那你們得聽。如果接受了,你們不能陽奉陰違,指手劃腳。如果有異議,說出道理來,咱們商量。如果我的建議被否了,然後出了事,我不背鍋。

四、我去了,就一定會盡力,但誰要給我拖後腿,要麼他死,要麼我走,你們的死活我是不會再管的。

五、快點給我回復。

接著好心地花了不短的篇幅勸說。

叫我過去必不是為了好使你們苟延殘喘,真到了那個地步,就不是我過去,而是你們過來投奔了。既然如此,就是為了把國家整理出點樣子,維持朝廷該有的尊嚴。但是你們也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機會一旦錯過,接下來朝廷應該還能維持,威信就難說了,我的本事就這麼大,沒辦法再造山河。

扁鵲見蔡桓公總讀過的,我等你們的回答,別讓我等太久。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你們開什麼樣的條件,我都不會北上冒險,因為我得好好經營、安排安南,先保證安南的太平。找死的事兒,我不會幹的。你們應該知道,我是個實在人,從不說假話,說到就會做到。

當然,用詞也十分的委婉。譬如開篇,就說自己“只是”個節度使,還是安南的,名不正、言不順,不好辦事,所以,為了大家考慮,還是正一正名的好。

接著,她又給陳萌寫了一封信:我估計這主意是你出的,看你的面子上,我同意了。但是朝廷是個什麼德行咱們都清楚了,別擺譜了,咱們快點兒幹活。晚了,朝廷這坑太大,跳下去會摔死,那我就不跳了。真到那一步,你過來,我歡迎你。

一封奏疏,把題目給到了朝廷。

王叔亮看了就先皺眉:“這是她自己寫的吧?”跟劉遨的口氣完全不同。

施季行道:“是她。唉,果然不好應付啊。陳相公這主意……”

王叔亮道:“也在情理之中。陛下同意陳相公所請的時候,咱們不是已經預料到她會有所要求麼?”

想也知道,召人來頂缸,得給條件。他們當時已經設想過了祝纓會提的條件,以她以往的風格,要權、要人、要政策,這是肯定的。讓人幹活,也肯定得給條件。

施季行道:“可是這個領兵入京?”

誰也不想讓外藩帶兵進京。

兩人就卡在了這裡,祝纓寫得很明白,不讓帶兵,她還怕人要害她呢。帶兵過來,一是對付西、北兩地也需要兵馬。二是她很含蓄地說,朝廷兵是有的,精兵不太夠,她這些兵,好使。

如果不答應她,拖下去,朝廷元氣大傷,想再恢復就難了。她估計真能頭也不回地走了,不收拾這爛攤子。

施季行頗覺倒黴,大好的形勢,明明他與王叔亮已經開始把局面扳回來了,皇家自己出事了,拖累了天下,這找誰說理去?

兩人最終決定去見皇帝,做最後的努力。

二人帶了祝纓的奏本面聖,新君有些急切地問:“如何?”

王叔亮把奏本奉上,新君越看臉色越差,道:“這……豈有此理?”

施季行道:“陛下息怒,祝子璋向來耿直,也守諾。”

“那是以前,多少年過去了,還如當初麼?”新君很是疑慮。

王叔亮道:“請陛下聖裁。”他也覺得,讓外藩帶兵入京,有點兒戲了。又著急,因為幾人中更懂軍事的姚辰英北上不在眼前,對兵馬的評估,他心裡沒底。

以本心論,施、王是不同意外藩帶兵進京的。給祝纓的那份文書裡,他們壓根就沒提讓她帶“援軍”的事兒,也是一種有意迴避。

不同意呢,就卡死在這兒,祝纓不進京,他們還跟西、北兩處耗著。召祝纓,就是不想耗。祝纓看得也準,陳萌提議的時候就說,耗著,朝廷這次肯定能耗得過,問題是接下來就不好收場了,所以得要個果斷的人來,把眼前事給了結了。接下來才有餘地。

君臣三人進退兩難之時,陳萌求見。

陳萌幾乎是同時收到了祝纓的信,不得不拖著病體來面聖。主意是他出的,瞭解還得看他。

新君與兩相的疑慮是真實存在的,幾千陌生兵馬放到京城?誰能不心驚呢?

陳萌道:“一切全聽陛下裁斷。臣不過是個胡說八道的老頭子罷了,陛下不降罪,臣就已經感激不盡了。”

新君道:“老相公何出此言?眼下是如何應對?”

“要問臣,還是答應她,”陳萌慢吞吞地說,“前些年,連向胡人借兵對付西番的主意都使得出來。安南比北胡,還是可靠些的。”

“向胡人借兵本來就是餿主意。”王叔亮說。

陳萌道:“是餿,但也是個主意不是?強過沒主意的。如今是兩面受敵,姚辰英北上了,又無人能當西面,這是試過了的。”

他們也對祝纓隱瞞了一些情況,譬如,官軍吃了敗仗。又三十年過去了,普通的官軍比之前還要差些。但凡能頂住,他們連“問策”都不會明著問祝纓,陳萌也不會出主意把祝纓再給請回來。

那是個從京城逃走的女人,朝廷不要面子的啊?

這不是被逼急了麼?

估計祝纓也猜到了一點,不然不能提這樣的條件,也不會答應北上。她南下三十年,皇帝死了、新君登基都不進京朝見,她可謹慎得很。

君臣面面相覷,新君道:“擬詔吧。”

……

祝纓接到詔令時,上下都已準備停當,次日便動身。祝青君恨不得一路把她送到京城,眼看她平安才好。

送不三十里,祝纓便說:“你可回去吧,家裡不能沒有人。難道信不過我嗎?”

祝青雪也說:“您放心,我陪著。我會與晴天姐姐聯絡的,凡訊息,三日一發。”

“兩日。”

“好。”

祝纓道:“走吧。”

這一路起初走得稍慢,為的是讓兵士逐漸適應在陌生的地方長途跋涉。他們之前都是在安南,自己的地方,安全。出了安南就必須提高警惕,起初的幾天,祝纓要求祝彤留意訓練警戒。

形成習慣之後才加速行軍。臨近京城,行軍的速度又放慢了下來,為的是路上多休息一些,到京城的時候不至於太累,能夠有精力應付有可能的意外。

一路上令行禁止,祝纓又親自教祝彤、江珍、趙霽等人如何轉運、調撥配給、安營紮寨、與所到地方的官府交際、與所到地方的百姓相處之類。這些事,趙霽聽父親趙蘇教過一些,卻是不曾親自參與的。江珍、祝彤之前有過補習,但都不是在“別人的地盤”上。

都從頭開始記筆記。

沿途的官員、官軍都很戒備,常以“送行”為名,自入境到出境都陪著,直到下一個州府,由新的官員、官軍接替。

江珍嘴快,用方言罵:“請來的客人當賊防哩。”

祝彤也腹誹:就這個懈怠的樣子,還要防備我們?真打起來,你們也不頂事兒啊。

官軍的日子看起來也不太好過,乍一看整齊,細看看大部分都很瘦,沒有精神,裝成個抬頭挺胸的樣子。

直到離京三十里,又是姚景夏來接,遠遠看到祝纓的儀仗,奔到前面跳下馬來:“拜見相公!”

祝纓在馬上說:“辛苦你來相迎,我們住哪兒呀?”

聲音入耳,又勾起了一點回憶,姚景夏抬起頭來,發現祝纓還坐在馬上,腰背挺直。姚景夏心中滋味難辨,又是放心又是擔心:“相府已然準備好了。”

丞相該有的都得有麼,所以還是以前的府邸,連僕人都準備好了。

祝纓用馬鞭指了指身後,道:“我這些人呢?”

“哦!禁軍已劃出一處營地。”

祝纓道:“去看看吧。”

姚景夏道:“這……”

祝纓道:“我既然已經來了,就會去面聖,不過,得安排好。”幾千號人,也不可能住到京城裡,她得先看營盤,把隊伍安頓下來,然後再帶些甲兵護衛入城。

姚景夏這回倒不用去請示了,只說:“末將引路,請。”

營盤地方不錯,但不是在城北——那兒離皇宮近,而是在城南。地方也不錯,水、路都比較近,且附有倉庫、馬場等。

祝纓道:“開始吧。”

林風與祝彤等就開始行動起來,指揮著兵士們依次進入。他們入營前先警戒、搜查,再搬入。又有江珍等人清點物資,條理分明。

姚景夏看了,心道:就是我的兵,進了新營,也不一定記得先搜營……

林風與他是舊相識,抽空與他打了個招呼。兩人初識時是青春年少,此時俱已兩鬢斑白。忍不住又是笑,又是唏噓。

安頓好,天色已晚,祝纓當晚就住在營中。

次日一早,祝纓才吃了飯,轅門來報,王叔亮帶著侄子王允直,又有陳放、出了孝的鄭川、長公主的駙馬鄭紳等到營中來見祝纓,接她入京。

祝纓道:“來,咱們迎一迎……王相公。”

王叔亮並不直接闖入營中,而是使人通報,自己站在營門外觀察,對王允直說:“這才是森嚴氣象。”

王允直道:“是有些不同,這就是殺氣嗎?”

陳放低聲說:“安南也是邊陲,與西番戰事也沒斷過。”

很快,祝纓便大步走了出來。

王叔亮與她幾十年未見,眯起眼睛看她,她還是以往那樣的打扮,乾淨利落,刀不離身。走近了,也能看到她的白髮,皮膚也不像年輕人了,只有眉宇間的神情還是原來的樣子。

王叔亮道:“子璋。”

祝纓笑道:“是我。”

王允直等跟著行禮,他去過安南,只是沒有想到祝纓還能以丞相的身份回京,他一叉手為禮:“拜見君侯。”

祝彤有點傻眼,心道:這是說什麼呢?

劉昆心裡卻樂了:哎喲,大家都快忘了,咱們相公還真是一位君侯呢!

祝纓一笑請王叔亮入內說話。

賓主坐定,祝纓對王允直等笑道:“又見面啦,大夥兒都還好嗎?”

陳放大大方方叫“相公”,鄭家兄弟原本猶豫是叫一聲“三哥”還是別的,陳放先開口了,他們也就隨了。

王允直笑道:“君侯,我們幾個都沒見過南方的兵,想開開眼界。長輩們操心國家大事,我們在這裡多留一陣,成不?”

“不需要,”祝纓對王叔亮道,“京城離安南,近也有千餘里,我已經到京城外面了,營裡就不需要人質。”

王叔亮難得尷尬,道:“他小孩子胡說八道!你的府邸已經準備好了,陛下命我來接你入宮,宮中會設宴,陛下亦有召問……”

祝纓對這些都是很瞭解的,等他說完,才說:“好。”

祝纓要先換衣服,再與王叔亮一同進城,王允直摸摸鼻子,與陳放等一同跟在後面。京城還是那麼的大,從城門入,走朱雀大街,直入禁宮。

沿途許多百姓圍觀,他們指指點點,認得丞相的衣服,卻不認得祝纓是誰了。到了皇城門前,守衛的禁軍也不認識祝纓,但他們認識姚景夏,與百姓一樣暗中思忖: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那一位?

王叔亮驗明瞭身份,與祝纓一同入內,祝彤等人卻被攔在了外面。皇城還是那個樣子,佈局也沒有改,祝纓閉著眼睛都不會迷路。無數的視線落在她的身上,祝纓毫不在意,還問王叔亮:“今年還沒開始修葺嗎?”

王叔亮道:“陛下說,家國不幸,共體時艱,不圖享受。”

祝纓道:“那也該乾乾淨淨的。”

王叔亮道:“這些都是小節,稍後面聖,你可準備好了?”

“當然。”

說話間到了殿外,王叔亮道:“陛下、政事堂都在裡面了,請。”

祝纓振一振衣袖,與王叔亮步入熟悉的地方。一個年輕人坐在正中,陳萌、施季行伴在左右。

王叔亮拜過皇帝,祝纓上前拜見,年輕的皇帝反應很快:“不必多禮。”

祝纓依舊將一套禮儀做完,皇帝有點滿意,親自將她扶起:“日思夜想,終於盼來了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