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 作品

346. 婚事 我必幫你!

    祝纓道:“唔,要是合適,該把各地的仵作召過來教一教的。我看以往那些經驗手札,多有錯訛與想當然。”

    施季行道:“只怕難。貢士進京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那還是為國取士。仵作,吏目之流,更不值得了。”

    祝纓道:“先記下了。咱們大理寺自己辦,不讓別人插手,也不用戶部出多少錢。”

    施季行想了一下,真要辦成了,那天下各地的仵作就都是從大理寺出去的,以後萬一要用到了,可就太方便了啊!他就沒有反對,說:“也行,只是眼下事多。齊王就要開府了,聽說了嗎?皇后與張婕妤要給齊王選妃了呢!”

    祝纓道:“你女兒不是已經定親了嗎?”

    施季行笑道:“對啊!你也沒女兒要說親,咱們倆不正好在這兒說閒話麼?”

    祝纓道:“不知道齊王府裡都有些什麼人嘍!”

    施季行道:“那不能叫他們強過東宮。”

    “那是自然。”

    倆人白天才說了親事,祝纓落衙後一進家門就被祝青君堵著了:“大人,那位以前的陳大人帶著他兒子來了!阿喆在陪著他說話。”

    祝纓問道:“說是為了什麼事嗎?”

    “並沒有啊!”

    祝纓快步走到堂上,只見陳萌父子正在與蘇喆、林風說話呢。林風跟他講逮兔子,陳萌道:“我們老家兔子也有、山雞也有……哎喲!三郎!”

    祝纓道:“你們今天怎麼得閒的?”

    陳萌道:“有事相求。”

    祝纓把帽子摘了遞給祝銀,仔細看陳萌父子的面相。兩人已從陳巒過世的傷感之中走了出來,父子倆臉上都了點笑影,尤其陳放,是忍都忍不住的蠢樣。

    “求?”

    陳萌認真地點了點頭:“是,為這小子的親事而來的。今天,劉相公到了我家,我還以為是什麼事呢,嚇得我呀魂兒都飛了。哪知他一開口就是問我,兒子要不要娶親?我哪敢說別的?只好說,孩子還在孝中,縱有淑女,也怕人家說我陳家不講規矩。”

    “他要做媒?你這面子夠大。”祝纓也在猜,得是哪家的姑娘能勞動劉松年呢?嶽桓家?不對,閨女跟陳放的年紀不太配,嶽桓家大的那個已經嫁了,小的那個比陳放小太多了。王雲鶴家?也沒合適年紀的……

    陳萌道:“是施相公家的女孫。”

    “哦!”祝纓想起來了,施季行是沒合適的閨女,可是施季行他大哥有啊!也是施鯤的孫女兒。

    “恭喜!”祝纓也笑著說,因為沒聽說施鯤的孫女有什麼毛病。

    陳萌道:“既如此,你是不是也要為你侄兒出份力?”

    “喜糖我包了!”

    陳萌道:“我不揩那個油!不過女家媒人有了,我家媒人也不能失了場面!就有勞三郎你了,如何?”

    祝纓道:“我?那邊可是劉相公!我與他不相稱的!”

    “就是你!換個人,誰能頂得住劉相公呀!還是你,我看你不怕他,能哄得住。就你了,就你了!我加厚贈你謝媒錢!”

    祝纓笑道:“不是還有王相公麼?”

    陳萌認真地說:“要是先父在世,他出面拜託王相公那是相稱的。如今是我,我與你熟,自然就是你。”

    “好!”祝纓不再推辭,“等我查一查怎麼做媒哈。”

    “噗!”屋裡的人都笑了。

    陳萌的兒子與施鯤的孫女,門當戶對,兩家家長心裡都已經許了,媒人就是個點綴。但是祝纓得先做功課,親事是施鯤提議的不假,走禮的時候得男家先提出來。

    祝纓跑施鯤家跑得輕車熟路,特意選了一天,穿上她的官服,帶上人,往施鯤家裡給陳放提個親。到了施鯤家,只見他一身紫袍,氣質竟奇蹟般地回覆了七八成做丞相時的模樣,渾不似前幾天的哀嘆感慨。

    六禮的流程很長,陳巒還沒過週年,都知道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成親。

    陳、施兩家也只要祝纓往施鯤家走一趟,讓人看到了兩家議婚這件事就行了。

    施鯤更是對外放話,說自己“與陳相相知多年”,如今老友去世,自己願意把孫女嫁給他的孫子。兜攬了孝期議親可能引發的非議。

    一看就是睜眼說瞎話,他跟陳巒以前可也沒多少友誼,頂多就是沒有互相打架的同僚。

    接下來祝纓也不必做很多事,只要等著兩家算好了吉日,到了點兒陳萌通知她去露面表演一下就成。謝媒錢得準成親了才能給,祝纓今年且還拿不到這份錢。她又不喝酒,喜酒都不給她,陳萌包了二斤好茶給她。

    她摸摸鼻子,抱著小江寫的手稿,先去到了禁軍,問了一圈發現禁軍很久沒有上過戰場了,很多人都沒有親眼過刀劍之傷。

    禁軍沒有大將軍,現在是六個將軍輪值。有經驗的老將幾乎都不在了,沒多少人能幫到她。

    時悉好奇地問:“大理弄這個做什麼?”

    祝纓道:“大理寺斷案,得懂些傷情。”

    時悉似懂非懂地問道:“還用大理親自過問嗎?也未免太繁瑣了些。”

    祝纓道:“我把別的更麻煩的事讓他們辦去了,這件事就落我頭上了,且我對斷案一向有興趣。不打擾了,我再去問問旁人。”

    時悉倒好心,說:“那禁軍中不大有這樣的人,邊軍常見這些傷,他們又不在京城。您不妨去請教一些老將。”

    祝纓道:“好,多謝提醒。”

    揣著書稿,她就跑去找鄭侯了。鄭侯對這個有一點興趣,指著幾頁紙上的描述說:“這些都是尋常兵刃傷的吧?沒什麼了不起的!這些兵刃都很輕……”

    果然是行家,且一眼認出來都是些“小巧”的東西造成的傷痕。祝纓見他有興致,就與他多聊了一陣,趁機請教“重傢什”是什麼樣的。

    直說到鄭熹回家,兩人還意猶未盡。

    鄭熹來見鄭侯,看到祝纓就說:“大忙人,謝媒錢拿了多少呀?”

    祝纓一揚手稿,道:“我正閒著呢,賺點兒外快,好把這個給校訂印出來,下發各州縣。”

    “這是什麼?”

    祝纓道:“大理寺一些審案、斷案、查訪的法子都陳舊了,想重新校訂一下,更改訛誤,刊刻了印發各州縣。我瞧著下面的事兒有點多,至少在這個上頭,給他們立根尺子,只要不是傻子,比著這個量著辦事兒,能少些亂相,省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