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安排

    “說起來,我劉基和羅兄以前還曾是對手。”劉伯溫思想回歸到現實當中,道,“當年我向皇上,也就是當時的吳王提議假意進攻湖州,藉此迷惑張士誠,剩餘兵力全力對付陳友諒。羅兄當時在張士誠那邊出謀劃策,想必也已經看出了我的計謀。”

    “不錯,我是看出來了。當時我就建議張士誠,聯合陳友諒進攻金陵。”羅貫中搖頭嘆息道,“只可惜張士誠就跟袁紹一樣,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雖然對我們兩個禮敬有加,但我們提出的建議他就是一概不聽。”

    “這樣的主公,就算是諸葛亮在世,恐怕也輔左不了吧。”施耐庵也在嘆息。

    “羅兄寫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裡面的袁紹,應該就有張士誠的影子吧。”高啟笑道。他和劉伯溫也是讀過三國演義的,並且十分喜歡,要不然也不會對二人惺惺相惜。

    “不錯。”羅貫中道,“我們這些讀書人,遇不到賢明的主公是平生一大憾事。就只能在文章裡面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情緒,聊以慰藉罷了。”

    “不過現在羅兄和施老棄暗投明,投效大明,從此為國建功,也為時未晚。”高啟道。

    “二位不能在張士誠那裡一展才華,在皇帝這裡施展抱負也是一樣。”

    “我們當今的朱皇帝,既有雄才大略又有愛民之心,乃是聖君也。”劉伯溫道,“為大明效力,二位將來必定會建立一番大業,名垂青史,不辜負一肚子的學問。”

    “不錯。”羅貫中點頭表示同意,“我們也正是看到了皇上愛民這一點,才心甘情願出山輔左。”

    不出山就是山東二賢的下場,不過人群都沒有說出來。

    “說起來那張士誠,真的比朱皇帝差太遠了。”施耐庵也感嘆。

    “是啊,無論是張士誠也好,還是陳友諒也好,都無法和皇帝相提並論。”高啟道。

    “我和羅兄也算是暗中交過手,真可謂是不打不相識。”劉伯溫道。

    “不錯,不錯。”羅貫中道,“在張士誠那邊的時候,我就對三位大賢仰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