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 作品

第九百三十三章 不在西北在東南

 

張佐一直都比較「務實」,但這種「務實」明顯不是為天下大治的仁臣之風,更多是為君王考慮。皇帝需要北方安定來作為政治籌碼,他便覺得北疆安穩更為重要,而不是因為其它。

 

朱浩解釋道:「東南海防會在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成為大明最大的安全隱患,趁早進行整肅,將會最大程度避免禍患的發生,對於沿海民眾安居樂業有諸多好處,至於北疆······幾代人佈置下來,場面再壞又能壞到哪兒?」

 

張佐嘆道:「朱先生的意思是,您要為大明查漏補缺,而不是錦上添花?」「嗯,大概是這意思吧。」朱浩道。

 

張佐不想跟朱浩爭論什麼,道:「朱先生,最近陛下一直在問,是否可以讓唐先生早點晉升高位?您說的,今年乃他命中的劫數······這眼看就到年

 

底了,他到底是······有事還是沒事啊?」

 

「不好說。」

 

朱浩搖搖頭,連他自己心裡都沒底。張佐追問:「算不出來嗎?」

 

朱浩道:「人的命數,哪有那麼容易測算的?想逆天改命,有時候太過艱難,只希望唐先生能熬過去,年前不要想著他入朝,他這人胸無大志,關鍵時候有他出面擋一下,當個由頭和引子,其實挺好。」

 

張佐笑眯眯道:「那一切都聽您的。」.-.---

 

···

 

夜深人靜,朱浩仍舊不能回私宅休息,讓人通知蘇熙貴,把黃瓚請到戲樓。

 

戲樓此時正在唱夜戲,京城很多票友喜歡熬到深夜,有的權貴及鉅富更是喜歡拖家帶口來看—晚上看戲家庭氛圍濃厚許多,一般白天很少見到女子拋頭露面,到了晚上卻屢見不鮮。

 

這一點也說明,大明中期社會風氣還沒到一潭死水的封閉地步。包間內。

 

蘇熙貴把黃瓚引進門後,很識相地退了出去,從外邊把門關上,讓朱浩和黃璜可以單獨敘話。

 

·····兩件事,陛下想在年後重提議禮之事,臘月前會安排黃學士入閣。

 

「現在文臣中有傳聞,說是有大臣想借東南沿海海禁,上奏陛下,令陛下不再於天津等處造船,以此斷絕倭寇和海盜生存的基礎······黃學士作為南戶部尚書,請在此事上出面斡旋,以保證更為嚴格的海禁不會推行。」

 

黃瓚琢磨了一下。

 

他很不喜歡這種聽人號令的感覺,可他又知道,若想入閣,就不得不為皇帝辦事。

 

如果他的意見和主張跟那些文臣沒什麼兩樣,那皇帝為何要讓他來當翰林學士,甚至讓他入閣呢?黃瓚道:「敬道,老夫能問一句,陛下對閣臣更迭有何意見?」

 

朱浩微笑道:「黃學士是問蔣閣老和毛閣老幾時退下吧?快了,快了,年後重開議禮前,此二人非從內閣退下去不可,他們在內閣本來就屬於過渡性質······至於鎮江的和餘姚那兩位,現在陛下也沒說一定要復召,黃學士若入閣,或在內閣停留時間更長,但相應承擔的責任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