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 作品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二場、三場

    二月十一,會試第一場結束。

    朱浩出場後回去簡單休整,誰都沒見,連孫孺和公孫衣想問詢他有關考試的情況都被他拒之門外。

    緊接著當天下午就要再次入場,準備第二場考試。

    二月十二,會試第二場。

    五經題朱浩選的是《詩經》,題目為:“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為何不回家?若不是為了君主,誰會在泥漿中勞作?”

    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也有社會分工層次分明的意思在內。

    大概有種臣子的自哀,我們辛辛苦苦為了誰?還不是為了皇帝你?而皇帝這會兒正幹嘛?胡作非為!這不是傷我們的心麼?

    五經本經到會試時仍舊通行,會試放榜時,考生本經都會列在其姓名之下,明朝會試錄中都有列明。

    ……

    第二場中“論”題:“論,君子不動而敬。”

    語出《中庸》。

    字面意思是,君子什麼都不需要做,就可以獲得尊敬。

    聯繫出處上下文,也有君子人前人後表裡一致的意思。

    這是論君子修養的。

    “論”題,不需以八股文來寫,純粹就是寫一篇議論文,字數二百字到三百字左右,考察學子個人臨場發揮,但即便不以八股文來寫,制式仍舊與八股文相似,不能戲謔和調侃。

    “詔告表內科”題目三道。

    其中一題為:“擬,宋改封孔子後文宣公世願為衍聖公。”

    這題目對朱浩來說,倒是有幾分意思。

    衍聖公也就是孔家後人,以大宋朝廷的名義,來擬定這樣一道詔告,屬於對考生應用文水平的考察。

    衍聖公傳到當下,為孔聞韶,系孔弘緒之子,屬於一個跨代傳承,因為孔弘緒當年有姦殺罪行,被剝奪了傳承,由孔聞韶的叔叔繼位,後在弘治十六年傳回到孔聞韶名下。

    孔聞韶與大學士李東陽乃是姻親,其子與建昌侯張延齡也是姻親。

    此人屬於典型的“罪臣之子”,在大明罪犯的後人連科舉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是做天下文人的楷模。

    此題似在暗諷孔家內部傳承。

    “判”題則類似於公堂審案,考察考生對《大明律》的瞭解。

    題目中有“器用布絹不如法”、“出使不復命”這樣的內容,不是讓你來議論,而是以公堂審案的方式對其進行判罰。

    也屬於應用文範疇。

    ……

    第二場結束。

    二月十五,第三場如期開考。

    策問題目,上來第一題涉及家國大事:“問,漢唐以武立國,傳承以定國之治,然亂國於武。夫宋以文治而安天下,四海昇平,為外夷所擾,覆巢令蒼生苟全……”

    第一題考察的是文武立國的問題。

    這是讓考生來闡述,在治國安邦上,到底是以文立國重要,還是以武立國重要?

    總之舉例的朝代都已經玩完,不管是以文立國還是以武立國,最終的結果都是走上衰亡,所以這道題目並沒有準確的方向,你說以文立國也行,以武立國也無不可。

    但若是議論方向以大明立國為標準,你就不能再拿漢唐和宋來打比方,就要直接寫……明以何立國作為你的基礎論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