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九十四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下)

  除非是傻子會再逃走,因為被登記後的流民會被安居局賦予新戶籍,這是最重要的身份證明。

  自成化七年起,陸續到榆林的流民加起來少說也有百萬之眾,這些昔日的流民早就成了當地的種糧大戶,其子女從軍的,進入工礦的,做起買賣的,進學堂讀書的,更有把以前老家的族人也搬遷而來。

  只因生活在這裡幾十年中,官府沒有一次徭役,比如前幾年,在山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為治理黃河決堤,地方官府大興徭役,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

  作為現代人可能對徭役不太瞭解,徭役就是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古代,凡官府無償徵調各階層人民所從事的勞務活動,皆稱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自天順年起,大明差的徭役極多,其中修建長城,再一次就是前幾年的修堵黃河,新開運河,每家每戶出一人或是二人,期間給官府做事,沒有勞務銀,就是白乾活,做事幹活期間不許回家,還要自帶睡席睡被等,官府只負責一日兩餐的飯食,有時連基本的飯食也保障不了。不是累死在徭役上,就是累死在路上。明代徭役分為三種,一為裡甲役,裡甲役即一里的事務,二為均徭,即供官府經常性的差役,三為雜泛,為臨時派遣的一切差役。不管是哪一種,讓這些生活在底層的百姓而言,榆林平安鎮這裡就是天堂。

  就如這一次招募輔兵,自願參加,除了發放一次性的“補貼”外,還能免除這一年十畝地的糧稅,如果家中有兩人加入輔兵,就是二十畝的糧稅可免。每月還能領取月銀錢,衣著鞋帽等。

  人口的暴漲,種地的人多了,就需要大量的耕地,好在河灣及爾林兔有大量的可耕地,接下去就是整個河套的大量可耕地,所以當前沒有人口問題,土地問題、居住問題,整個河套可容下更多人口,可開墾出更多良田出來。可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為主要農作物,土豆、高粱、紅薯、小米為副的糧食作物。只要有足夠的土地可種植糧食,章子俊就不怕養活更多軍隊及工坊中的工人。現在又出現了幾萬人口的修築鐵路路基的築路大隊,這七、八萬人口都不是務農種糧食的,將來每修好一段後,就要挑選這些人家屬留下來,維護鐵路路基、橋樑、鐵軌等,每個地方還要設立車站,也是在這些人的家屬中挑選出來,所以就要有一個人去管理,目前攤子越來越大,可不是幾座工廠可比,還要在米脂、榆林、神木、河灣、東勝設立新式學堂,所以也要成立一個部門,還有新式醫院,一個地方人口超過一萬,就要設立一個衛生院。人口過十萬就要有一個總院。這些醫生全是平安鎮科技學堂中近些年來培養出來的,又在平安鎮衛生院實習後,除了一大部分進入軍隊外,就被派往周邊城鎮建立起新的衛生院,聘請及招募能醫的遊散郎中給人治病,宣傳衛生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