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 莫掌櫃的馬幫隊(五)

  在古代如果打死一個普通百姓或是一些難民婦孺什麼的,對於像馬玠這樣的官價來說,就當是殺了一隻雞又或是打死了一條狗,根本不會影響到前程問題,當然也不會座什麼牢,可是這吳家駒可不是屁民,而是輔國將軍朱栯弶的小舅子,這一下就把事情鬧大了。

  大明可是以孝治國,既然講究孝道,那麼勢必要講人情了,“孝”在古代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常看到一些古書、電視劇中講“當今皇帝以孝治天下”。為什麼是以“孝”治天下呢?而不是依法治國?《論語》的中心思想是“孝悌”。子女敬愛父母謂之孝,尊重兄長前輩謂之悌。存有孝悌之心,就不會犯上作亂。由此可見,儒家認為人倫是統治的基礎。

  《孝經·開宗明義章》載孔子言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所謂“至德要道”並非什麼高不可攀的玄機妙法,而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先天固有的“知”和“能”。

  在儒家看來:凡是那些屬於每個人不學而知、不思而能的知識和能力,是人類生來即有的天賦本能。尚在襁褓中的兩三歲幼童,沒有不知愛他的父母的;待他長大了,沒有不知道尊敬兄長的。愛戴父母是仁,尊敬兄長是義。這是兩種可以通行於全天下的品德。孝悌就是這種良知良能,亦即人類善良天性的典型表徵。

  近代隨著西方的思維方式已有百年,對自己老祖宗另一套體系自然難以適應。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法可依,哪怕是律法錯了,也要執行,用法律約束每一個人的行為及做人準則。而我們的先祖們,早就明白了這一點,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還要講究人情、孝悌,每讀古人之書,總感覺似懂非懂。不免產生疑惑:人性真的像儒家心性論者想象的那般純真至善嗎?若人人迴歸天性,世界就會太平大吉了嗎?當看到“以孝治天下”的說辭時,內心又會疑惑:國家真的能夠靠一個“孝”字來治理嗎?

  如果你是出於孝道而殺了一個人,在古代就會從輕發落,大明就是一個講究人情世故的社會,天下的是非對錯無外乎一個利字,底層社會講究的就是家族宗親之間的關係,《孟子·離婁下》有言:“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大家不妨仔細想想,內心的孤寂是不是導致現代社會家庭悲劇一大原因呢?而人際間的隔膜和冷漠,不得不說也是內心的孤寂的一大因素。我們很容易看到,即便是至親至近若夫妻、父母子女之間,依然是心心相隔,難以真誠無間地溝通交流。現代社會高樓林立,人聲鼎沸、喧囂無比,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卻遙遠疏離,至親骨肉之間也缺乏應有的溝通和交流。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似乎都處在孤寂無援的境地。

  家庭的名存實亡、親情的淡薄、人際間溝通的不暢,其實都是現代社會眾多危機的根源。此外,現代社會的人性自私,尤其是在家庭和社會中均居於主動地位的男人、父親、丈夫的自私和不負責任。建立在社會契約論基礎上的現代西方法治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利益交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