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一章 馭民之術

這可不是在瞎說,就說說商鞅的觀點,他認為天下需要兩種人,一種是願意做牛做馬的平民,另一種就是願意為統治者付出生命的戰士,凡是非農法兵的都是捨本逐利的奸民,因該統統打壓,除了以上幾點,還要讓老百姓感覺外部敵對勢力隨時過來侵犯,這樣才會感覺自己的朝廷是多麼地溫暖,這樣才能聽從統治者的指揮,這就是馭民之術,所以說善民治奸民者必亂之,反過來就是說讓窮兇極惡者的刁民去當管理者,這些人心狠手辣,又會玩手段,善良的百姓才會聽從管理,天下就會太平,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這麼個意思,外入內伐,商君書才是治國寶典啊。

章子俊是穿越五百年之人,當然知道里面的許多彎彎繞,就說到了往後的清朝,最厲害的馭民之術“三十三兩白銀”,“八股文”和“三十三兩白銀”扼殺了整個民族的精氣神,乃至科技發展、創造力。

可以說只要邁進了進士這個門檻,就能感悟到朝廷治理國家的許多貓膩手法,如果此時你還是一腔熱血,忠君愛國,那麼想要最進一步是不可能的,就當踩上狗屎運,升官到了六品,接下去再想升一級千難萬難,如果這個時候,你充分理解了朝廷的馭民之術,感悟透了“外入內伐”,一切的阻礙將迎刃而解,此時只要看學歷、人緣、能力即可。

明朝什麼官最大,不是品銜高,而是正五品這個職位,因為在明朝官階中,不管是地方官還是京官,五品官職全是實權掌握者,比如六大學士,官階都是五品,中極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而且在職僅一人擔任。三公、三孤雖然品軼高,一看都是正一品從一品的,只是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權力。

就說吏部,侍郎是正三品,可是權力卻在五品郎中手中。戶部就更加突顯,每個省都有清吏司,這種代表朝廷戶部的郎中都是正五品,雖然遠在京城的左右侍郎官職更高,可實權全部在這些郎中手裡。

再來說說“八股文”和“33兩白銀”之事,“八股文”主要是針對讀書人。為了防止讀書人“讀書越多越反動”,就利用科舉制度,以八股文的形式,把天下讀書人全部陷入尋章摘句的“文化陷阱”之中。因為八股文是一種模板化的文章體裁,如果想要在科舉中取勝,就只能苦苦背誦,皓首窮經。如此一來,讀書人就沒有別的功夫去思考政治上的事情,沒有心思再去造反。如此,穩定了士族,統治便能初步穩定。

當然,除了讀書人,天下更多的是普通的老百姓。歷來,書生造反,三年不成,而農民起義,卻能打出一個江山。劉邦、朱元璋便是明證。即使失敗,像黃巢等,也會對大大動搖統治基礎。於是,史上最狠的馭民之術“三十三兩白銀”政策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