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 作品

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

    目前綏德縣的官衙一共有三處,分別設立延綏巡撫衙門、知府衙門、綏德衛守禦千戶衙門,延綏巡撫章子俊長年不在“家”,管理綏德的就是知府郝淵之,郝淵之是掛著山西布政使參政銜的知府,進士出身,綏德衛守禦千戶劉寵為正五品武官,人稱劉千戶。

    可以說章子俊就是他們的上官,管理著整個延綏地區,不過章子俊不想把權收的太大,對於綏德地區,就有郝淵之及劉千戶去管理,除非每年朝廷下來糧餉時讓參將褚茂林帶著巡撫手喻去運軍糧兵餉。所以郝淵之樂得這樣的操作,沒人來分享權力,在綏德為大。

    郝淵之除了好色外,其餘在政績上不溫不火,沒什麼差錯,這也是為官之道啊,在明朝好色不會影響為官的升遷,只要雙方自願,因為郝淵之是晉劇戲迷,府中養了十一個小妾,八個舞姬,這十一個小妾中,有五個是舞姬轉正為妾室的。

    因郝淵之對戲曲痴迷,綏德縣城關廟前的戲臺子做的很大,常年有戲班子出演許多傳統戲目,不光這樣,有知府衙門支持的梨園班也是雨後春筍般瘋長,所以目前在城內到處是咿咿呀呀聲。

    明朝時期,到了萬曆年間,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現象了,這一萌芽就導致了市民增多,過著安居日子的市民自然有文化方面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戲劇、小說等的蓬勃發展,中後期,雖然雜劇已日益衰落,來自民間的南戲卻不減昔時之盛。

    元末明初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寫道:“唐有傳奇,宋有戲曲、唱諢、詞說,金有院本、雜劇、諸宮調,院本、雜劇,其實一也。國朝院本、雜劇實釐而二之。”他在這裡所說的國朝係指元朝。也就是說,元代繼承了金院本和雜劇而發展成了元代的雜劇。金院本是一種固定的戲曲表演形式,由五種固定的角色扮演,故又謂之五花爨弄。但是院本的唱法到了元末便逐漸失傳,無人能按譜唱演了。由院本發展而形成的元代雜劇繼承了院本的基本形式,並且在表演中逐漸形成了每劇四折一楔子的固定程式。雜劇到元末雖然有所衰落,但是仍然是當時的主要戲曲表演形式,所以到明初又繼承了元雜劇的基本形式,並且逐漸發展形成了明代的雜劇。

    在這個成化年代時期,正處在雜劇走向衰落的時期,隨後則是傳奇戲發展的時期。郝淵之不但愛看戲,還自己創作,寫了許多劇本,無非是尼姑與老漢、才子與寡婦,小姐閨房思春,怎麼風流怎麼來,到後然被許多人指為有傷風化,朝廷就頒佈了雜劇的禁令,這種由朝廷干預也就決定了雜劇的發展方向,必然是在當時政治允許的範圍之中進行。

    可是經過郝淵之的不斷努力改進,得到了文人士大夫們不滿於那種千篇一律的教化戲和神仙戲,在文禁已弛的情況下,開始創作一些歷史題材和世情題材的雜劇。這種文人戲的創作風氣,使明雜劇發生了鮮明的變化,也由此而真正形成了明雜劇的特點。

    對於郝淵之的這個“愛好”,章子俊大加讚賞,大捧臭腳,把郝知府激動的渾身冒煙,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上司的欣賞,還有比之更難能可貴嗎?難道章子俊真的喜歡這寫雜劇?非也,而是讓這些同僚有事可做,把注意力引開,把心思放在他們喜歡的事上,因為接下去在平安鎮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怕嚇著這些官老爺,也讓他們少找自己的麻煩。

    郝淵之除了寫雜本,還有另一個愛好,常常在自家內院塗脂抹粉跟舞娘與小妾們一起演雜劇,在一群鶯鶯燕燕中時不時冒出一聲公鴨叫,這樣的情景如果放在五百年後很平常,可是在目前來說真的很是奇葩,如果被外人知道的話,可能要卸職丟官的,這叫有失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