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618章 戰爭序曲(十二)

    恰臺吉那個神奇的改變權是什麼情況呢?由於恰臺吉手裡也有一部分前王庭親軍,再加上他自己的本部,以及他個人在土默特軍事集團中強大的影響力、號召力,使得這個本質上由軍事貴族組成的“大明金國”很多事都需要徵得他的認可。

    恰臺吉手中的直接力量比不了把漢那吉,也弱於鍾金哈屯,但此二人都不敢保證一旦恰臺吉站在他們任何一人的對立面,自己手底下的軍官(軍事貴族)到底最後會聽誰的。因此在這種時候,尤其考慮到在把漢那吉與鍾金哈屯二人如果意見相左的情況下,恰臺吉就是最大的變數。

    通俗點說,彼時彼刻兩個人都必須努力爭取恰臺吉的支持,才足以改變態勢。

    但問題在於,恰臺吉果然先他們一步離世了,如今的大明金國只剩下兩股統治力量。雖然中國人有句帶著調侃意味的話,叫做“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但事實上在真正巨大的權力分配問題面前,“一公一母”根本談不上任何保障。

    尤其是,他們這個婚姻狀態又不是來自於什麼自由戀愛,而是高務實當年以權術手段撮合出來的一個政治軍事聯盟。

    正因為如此,恰臺吉一死,高務實就不得不立刻想辦法借大明皇帝的名義將程文派了過來。

    派過來幹嘛?當然不會是旅遊,而是避免他們二人立刻發生權力鬥爭,不顧一切地爭搶恰臺吉死後的政治軍事遺產啊。

    於是程文才搞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由把漢那吉的合法繼承人額爾德木圖去名義上接收恰臺吉留下的軍事力量(政治地位許給了恰臺吉四子,用作吸引他們前進的胡蘿蔔),同時又給了迄今沒有自己封地的鐘金哈屯之子布塔施裡一張漂亮的空白支票——你這次打得好,朝廷就會支持你取得封地。

    這裡頭還有個“言下之意”,就是“你將來的封地取決於你這次拿下多少察哈爾領地”——是不是一比一的把察哈爾佔領區給他,程文並沒有明說,但至少這應該是一個成正比的“功賞格”,布塔施裡的功勞越大,打下的領土越多,戰後能拿到的封地就肯定越多。

    抽絲剝繭至此,布塔施裡提出這個主張的用意就很明顯了。

    大前提是恰臺吉已死且後繼無人(沒有威望全盤繼承),三足鼎立變成了兩強爭霸,而此戰不論是由於什麼樣的原因,總之圖們大軍盯著額爾德木圖所部的西哨精銳窮追猛打,導致損失最重,七千西哨精銳打到當前能夠收攏的只剩三千,至少短時間內算是直接喪失了戰鬥力。

    此消彼長,布塔施裡雖然也有約一千左右的損失,但這個損失只相當於額爾德木圖損失的兩成半,雙方實力發生逆轉。

    額爾德木圖原本有一萬兩千直接掌握的軍隊,包括七千西哨本部和三千恰臺吉舊部。現在西哨本部只剩三千,恰臺吉舊部也損失了五六百,手裡的總兵力只有五千五百左右,已經遠低於還剩九千人的布塔施裡。

    他們兩人都是頭一回正式領兵,論威望其實差不多,所以剩下的那些由各部拼湊而來的軍隊聽誰的都差不多。但布塔施裡心中還是清楚的,至少額爾德木圖有“大義名分”——他是順義王世子嘛!

    不過大明金國畢竟是蒙古人的大明金國,血統固然重要,但傳統上的細節卻和大明不同,蒙古人對於血統的看法“單純”很多:只要你是黃金家族出身,理論上你就是可以成為大汗的人選。

    額爾德木圖滿足這個簡單的條件,但他布塔施裡同樣滿足這個條件,所以在“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情況下,能力和威望就成了更加重要的衡量指標。

    布塔施裡堅信,在額爾德木圖吃了敗仗並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只要自己堅持發動一場反擊,並且在反擊中取得一定戰果,就能立刻在能力與威望兩個方面力壓額爾德木圖,爭取到剩下那約一萬各部落聯軍的支持。

    這場仗將來會打成什麼樣暫時先不必管,只要達成當前這一目的,額吉(媽媽)鍾金哈屯的地位必將更高,將來也就更有力量為自己這個長子爭取到更大的權力、更多的封地。甚至……誰敢說不會有更多的意外之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