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581章 火中取栗(九)身在此山中

    其實他這個猜測並不是只有他這樣想了,石田三成作為奉行派的首腦,對於北洋海貿同盟的實力遠比其他人更加了解,他當時心裡也有這樣的懷疑,只是不敢說——順帶想不明白。

    他想不明白海貿同盟為何會直接干預日本國內的戰事。

    海貿同盟在北條家手裡租下了三崎城,這個消息石田三成是已經知道了的。不僅知道,他甚至還自認為明白海貿同盟這麼做的理由,也就是海貿同盟自己所說的為了在日本東、西兩頭都有貿易據點。

    石田三成相信這個理由,因為一旦清水城、三崎城都成為海貿同盟的貿易據點,那麼清水城可以輻射九州、四國和山陰山陽,三崎城可以輻射關東、東北等地,相當於可以就近在日本的兩翼進行貿易,整體的貿易效率將大大提高。

    至於日本的核心,京畿與中部地區,石田三成一直認為海貿同盟不是不想設立據點,只是他們擔心關白大人不好說話,因此才要先定了兩頭,再回頭去和關白大人談——這是為了局面上好看,方便和關白大人“砍價”。

    也就是說,石田三成心裡是很確定海貿同盟對日本國土並無覬覦,一心一意只想賺錢的。可是今天這個消息,卻不禁讓石田三成懷疑起自己判斷來——如果只是為了賺錢,忍城又不是海港城市,海貿同盟吃飽了撐的來救忍城?何況,他們這可是和關白大人交手啊!

    石田三成忽然冒出一個念頭:難道海貿同盟是在打將來有機會便要統治日本的主意?

    這個念頭冒出來,他就忍不住打了個激靈,忽然想到:信長公當年那麼肆無忌憚,也沒有想過取代天皇,只是想學著唐國曆史上的某些權臣一樣,行一次廢立,推皇儲繼位。而主公豐臣關白更不必說,他出身不夠,因為血統關係連徵夷大將軍都做不得,迫不得已只好建立一個豐臣關白的公儀,更不可能想要取代天皇。

    可是如果海貿同盟有入侵日本的想法,誰能保證其背後不是大明要吞併日本呢?唐國曆代自詡天子,他們若是入侵日本,日本豈有保留天皇的道理?

    石田三成作為日本真正的頂級文官,他和高務實對於天皇制的理解可並不相同。高務實其實因為不是日本人,所以對於日本天皇“萬世一系”有點犯嘀咕,一直都擔心“如果將來要廢天皇制,日本會不會滿地反旗”,然而石田三成卻根本不這麼看。

    其實這也是高務實“是人非神”的表現了,他其實對日本歷史還算是有點皮毛水平的研究,但他一直以來沒有真正去總結過一些“日本特色”。

    如果他數一數就會發現,真正作為政治參與者的天皇其實不多:天智,弘文,天武,聖武,孝謙,桓武,嵯峨,仁明,宇多,醍醐,村上,白河,鳥羽,後白河,後鳥羽,後醍醐,明治,昭和,共計十八位。

    這十八位實權天皇中,弘文被打沒了;聖武被藤原四子忽悠得滅了皇族棟樑長屋王滿門,皇族勢力從此一蹶不振;桓武嵯峨花光了皇室的錢袋子;宇多和藤原拉鋸了一輩子,最後還是失敗了;醍醐被藤原時平騙得團團轉,流放菅原道真;村上最後的硬氣靠的是藤原家棟樑青黃不接;後白河把整個朝廷玩成給武家鑲邊的;後鳥羽想反抗一下,被流放到隱歧島了;後醍醐折騰一輩子,算拿下了小半江山,之後快速萎縮,六十年之後也沒了。

    明治和昭和的情況其實非常特殊,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有“非常巨大的影響力”,而不算有實際政治權力。

    這樣一來,日本歷史上真正做到掌握強大權力的天皇就只有這幾個了:天智,天武,桓武,嵯峨,村上(後期短暫時間),白河(作為法皇而不是天皇),鳥羽(同上),一共只有七位。

    截止到高務實穿越時,天皇共有126位,除去前二十八位信史前天皇,共九十八位。可見,完全無法染指政治的天皇佔比百分之八十之多,而握有充分政治權力的天皇佔比僅百分之七。

    實際上日本由於多山,田地分散,導致農業時代莊園經濟盛行,領主遍佈,封建自治程度很高,而集權程度很低。戰國時期舊體系被極大的顛覆,而且湧現出了幾位非常傑出的軍事、政治天才,仍然做不到武力統一日本,實現中央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