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315章 謗君案(下)

    四道被皇帝視為“誹謗部堂,離間君臣”的彈劾,其發起者最輕的也“降三級外任”了,另一人革職並驅逐出京,剩下兩個倒黴蛋甚至被跳過三法司,直接打入詔獄。

    這意味著什麼,也許一時還不好斷定,但萬曆以來為政最寬和的美好時代恐怕已經過去了。皇帝第一次真正祭起了殺威棒,要給某些人一點顏色看看。

    從這一結果而言,“謗君案”第一回合的較量,高務實已經獲得完勝。

    他在這其中什麼都沒有做,只是按照大明朝堂的慣例,把自己關在府中不問政事,就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其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想必從此不會再有人懷疑。

    畢竟言官的身份本就特殊,如此下狠手處理言官,漫說在萬曆朝還是頭一回,上推穆宗隆慶朝甚至一次都沒有!更早以前的嘉靖朝才有這樣的雷霆手段。

    蕭良譽一邊痛快的代表戶科在硃批上簽字畫押並用上印信,一邊心裡也忍不住有些擔心。

    他總覺得,這次事情恐怕沒有這麼輕易結束,心學派雖然在朝堂高層來說不佔優勢,但現在情況略有改變:一來王錫爵可能已經到了山東,再過幾日便要趕到京師起復履新了;二來心學派在朝廷中下層官員群體還是佔優的,尤其是在南方,更是佔據明顯優勢。

    蕭良譽很難相信心學派會在皇帝這一頓殺威棒之下馬上哭爹喊孃的認慫服輸,反而很有可能會發動更為聲勢浩大的反擊。

    此時他已經將奏疏送走,但卻越想越不是路,再三猶豫之後,他把自己的隨從家丁叫來,悄悄吩咐了一番話,便讓他先走了。

    這家丁的去處自然不是別處,只能是昭回靖恭坊的“尚書高府”。

    蕭良譽的消息傳來時,其實高務實已經得知了,畢竟司禮監得知的消息對高務實而言相當於不設防,除非是黃孟宇和陳矩認為那消息與高務實無關。

    不過,司禮監傳給他的消息只是把情況說明了一下,並沒有夾雜任何看法,而蕭良譽這邊則加上了他自己的擔憂。

    對於蕭良譽的擔憂,高務實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他也認定這件事不會如此簡單的完結。

    申時行的票擬出現漏網之魚,這大概只是個意外,高務實估計他多半是因為同類彈章太多,因此沒有字斟句酌的細看,大致掃了幾眼之後發現是說“謗君”,便通通按照“標準答案”來寫了票擬。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申時行身為首輔不可能只看這些奏疏,等著他處理的政務還多的是。

    不過這樣一來,就可以反過來看出皇帝對這件事的重視態度了——申時行要看的奏疏多,皇帝要看的奏疏也不少啊,可皇帝偏偏就仔仔細細被這些彈章看完了,以至於能一把揪出其中的四個典型來。

    或許,皇帝對今天的彈劾風潮早有預計,甚至早已經打定了主意……

    高務實當然頗為欣慰,不過也同時有些警醒。

    皇帝的重視態度一方面自然是對他高務實本人的重視,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他對於將高務實安排在戶部尚書一職上會引起的變化的重視。

    朱翊鈞希望高務實在戶部尚書任上帶來什麼變化?最直接也最基礎的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那就是切實保障開藩禁一事的順利推行。其次自然是保障各地財政安全,不會再出現西北之亂那樣因為錢糧不足而生出的大禍來。

    出於對朱翊鈞的瞭解,高務實私下估算,朱翊鈞大概能猜到自己上任之後會在商稅上想辦法,不過……他大概沒想到自己的步子會邁得這麼大。

    在商稅上想辦法不奇怪,因為高務實一直都是這個主張,他還在給朱翊鈞當太子伴讀的時候就已經經常提到這種思想了,朱翊鈞熟悉得很。更別說他當年的廷試策論也是拿收商稅說事,當時還差點造成朝廷爭議呢。

    但朱翊鈞大概率不會猜到高務實這次沒有搞迂迴包圍,反而直接一拳打出來——這的確挺不符合高務實的做派。尤其是,高務實以往如果要提出什麼改制、改革,都會提前很久做出鋪墊,等到萬事俱備之時,才自己出來充當那一陣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