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3章 正國本(廿三)封禪之陽謀

既然封禪這麼折騰,那麼為何大凡有點雄心的帝王都想搞封禪儀式?高務實作為在一個古代朝廷已經兢兢業業幹了將近三十年的“老臣”,他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可能:

一是昭告天下,改朝換代了,宣告新的帝王“受命於天”,其統治天下符合上天的旨意,具有毋庸置疑的合法性。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新舊政權交替的時候,像秦始皇就是這一類例子的典型。

二是封禪可以粉飾太平。前面已經說過了,封禪是“太平盛世”才能舉辦的國家儀式,國家出現中興之象也有理由搞封禪,像漢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就是例子。而且,國家如果能搞一場體面的封禪儀式活動,也可以為帝王臉上貼金,青史留名。

三是封禪也是一種展示國家實力的“秀肌肉”。因為封禪的時候,往往也會邀請周邊的附屬勢力的國君、首領前來參加,這樣一來就可以向他們展示王朝的經濟政治實力,並且以受到上天的保佑為名形成震懾,讓他們永遠臣服。

不過大明要搞封禪其實有個大麻煩,那就是自宋代以後,封禪其實在形式上已經廢止了,只是它的實質又還保留著——明朝在北京建立了天壇和地壇,並在那裡舉行祭天地儀式活動,以至於原歷史上的韃清也是在天壇舉行祭天祈谷活動的。

換句話說,現在的封禪應該已經被在天壇祭天所取代。那麼問題來了,難道沈一貫所謂的封禪,就是指在天壇搞一次祭天嗎?並不是,沈一貫在疏文中明說了,他建議恢復並立刻準備泰山封禪!

既然大明有天壇,為什麼還要去泰山封禪呢?沈一貫這麼做很顯然只是為了促成“封禪”這件事,而無視了大明之所以建立天壇本就是為了避免濫用民力這個出發點。

他,要的就是皇帝去泰山封禪,要的就是一場國家級的盛大儀式!

而高務實之所以心中一凜,則是因為沈一貫此次出手其實是一計陽謀,雖然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在打什麼主意,但陽謀相比於陰謀,高明就高明在即便你看穿了也沒用。

因為,當沈一貫祭出這一計之時,其實他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甚至即便到了後來,封禪之事最終被阻止,也不影響他已經獲得的成功。

什麼成功?首倡封禪啊!

按照管仲所說,封禪需要“受命”;按照高務實的分析,封禪需要三個條件。其實不管是管仲這句有點玄乎的話,還是高務實的明確分析,說的其實都是一回事——封禪有條件,有目的。

如今不是改朝換代之時,但朱翊鈞治下近三十年的萬曆朝按照功業來看,的確符合“中興”的標準:又是收復故土,又是平定內亂,又是擊潰宿敵,又是德服藩邦,甚至在國內治理上也建樹非凡。

萬曆朝以來,海貿興盛,宗室開禁,驛路自給,百業興盛。於是府庫日豐,嘉靖以來朝廷之積欠早已還清;兵精糧足,百六十萬大軍震懾四海八荒。除了天災依舊頻仍,稱不上四海昇平之外,這“萬曆中興”四個字誰敢說名不副實?

而正因如此,封禪泰山除了向蒼天厚土敬告萬曆中興,同時也震懾四夷八荒之外,這祭天祭地的儀式也可以看做天子向上蒼祈求風調雨順,百姓無病少災……這不也是皇帝該做的事嗎?

可以說,朝鮮建省基本完成的這道奏疏,正好給了沈一貫一個“首倡封禪”的好機會,因為皇上御極至今,可謂是文治武功已臻巔峰!

其功其德,即便不說超越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太祖,但要說超越五伐漠北而仍不可滅殘元的成祖,恐怕天下人是不會不服的。

今上如此文治武功,封禪泰山有何不可!

沈一貫這一手之所以是陽謀,就是因為只要他首倡了,在皇帝心目中就一定是一個不可抹去的大功,哪怕事情最終不成,也不影響這一功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而一貫具備高度政治敏感性的高務實還想到,沈一貫這麼做可能還料到了朝中阻力不會太大——以上文治武功雖然大頭肯定歸皇帝,但若真要細細看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高務實帶領實學派達成的。

一旦封禪成功,實學派的功勞無論如何不會被掩蓋,他高務實的功勞同樣會處處被提及,因此實學派這邊不會有多大的阻力——即便高務實本人不同意封禪,也恐怕無法阻止整個實學派希望坐實這巨大功業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