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912章 目的

    於是,“南場運路斷絕,而北場有薊運、南運諸河以為委輸,相行日絀。南場鹽業大衰,灶戶皆歸籍改業,不惟灘荒灶廢,並灶課亦多無從追呼?”

    故滄州鹽業,由內河航運改為陸路運輸,陸運較河運價高,失去競爭力。從此滄州多數鹽場灶戶“棄灘改業”,迴歸原籍州縣。

    但此時南場只是發展無力,卻也還勉強可以維持,直到高務實把天津港打造成型,天津港的輻射能力大幅提高,長蘆鹽場位於天津附近的部分開始明顯展現出運輸成本上的巨大優勢。

    都是一樣的鹽,在北場天津拿貨往外運輸,成本比在南場滄州低了兩至三成,那只有傻子以及沒法到天津拿到貨的商人才會繼續死磕南場。

    由此高務實發現了自己手中的一張王牌——哪怕是張家這樣的大鹽商,如果高務實不肯配合,他們的成本就要大增,利潤就要大減。

    況且,天津港之所以能夠帶來成本降低,除了港口本身的優勢,還有一個原因是天津港的運輸船隊很強,而天津港的運輸船隊,高務實手中的京華北洋艦隊(運輸船隊部分)就要佔據大約一半的運力。

    這個情況就給高務實帶來了一個思考:是不是應該逐漸轉移過去的鹽場,把全國的鹽場逐漸地向大港口靠攏?

    他的這個想法可不是為了針對張四維或者單獨的長蘆鹽場,實際上他的著眼點主要放在了揚州鹽商身上。

    高務實不太方便打擊張家,但絕不代表他不方便打擊揚州鹽商。

    當然,現在的揚州鹽商有一部分是山西商人,比如張四教早在十多年前就去揚州常駐了,目的就是在揚州開拓業務——畢竟長蘆這邊幾乎被張家包圓了,已經沒有了發展空間。

    但山西商人在揚州並非最強,南京的勳貴勢力在揚州鹽商中就有很多代理人,什麼徽商、浙商以及揚州本地鹽商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人,高務實動起來是不會心疼的。

    只是,高務實並不太想用政治手段來幹這件事,因為政治手段更容易遭到反噬,他一直思索著用經濟手段來解決這個麻煩。

    在遼東產鹽,就是他小心翼翼試探鹽業的第一步棋。

    他剛才對朱翊鈞所說的賣給朝鮮、女真乃至蒙古,並不是假話,但也並不完全,事實上朱翊鈞擔心高務實得罪人,他高務實卻並不是很擔心得罪人,至少撇開晉黨之後,他不擔心得罪南方的鹽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