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655章 經濟控制(下)

    普通水果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有一樣“水果”挺適合旱地甚多的桂西和桂南,那就是甘蔗。

    甘蔗的主要作用當然不是直接啃,而是製糖。穿越前高務實工作的縣有個糖廠,高務實陪著領導考察過幾回,雖然當時去考察是因為那家廠子效益不好面臨倒閉,但當時縣裡也一直在想辦法挽救,所以在製糖方面高務實也多少有了一點淺薄的知識儲備。

    這點知識儲備放在後世也就是聽個聲響,但至少比現在大明的“牛拉石轆”壓取法先進,而且他有簡單的提純和結晶辦法,這就更好確保分層生產、包銷獲益了。

    比如土司們負責安排土民種植甘蔗和收取,然後他們自行靠著古老的“牛拉石轆”壓取法制成土糖,這時候高務實出面統一收購,以土糖為原料精煉成精製糖產品如白砂糖、冰糖等,最後高務實負責包銷。

    這裡面最大的好處就是,土司們生產的土糖越多,他們對高務實的依賴度就越高——要不然他們自己根本消化不完,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費不說,還無法取得應有的收益。

    反之,高務實只要不過分壓榨他們,以桂西桂南的天然優勢,種植甘蔗是肯定能獲得遠高於種田的收益的。

    高務實過去看過一些民國時期的資料,他知道1929年時,民國食糖進口量達最高峰的7.4億千克,當時價值白銀一億兩,居全國進口貨物的第二位。所以從30年代開始,民國開始限制洋糖任意進口,保護國內糖業的發展。

    當時廣東的軍閥企圖通過創辦糖業,充實自己經濟實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政治地位,就極力支持、興辦機械化製糖業。到了後世,兩廣的製糖業在全國也是強勢產業。

    發展製糖業的好處在於,其雖然可能導致土司們的收入提高,但卻反而能夠加強自己對土司們的控制力,因為到那個時候,他們得罪自己就等於少了一大財源。

    更重要的是,這個財源不可能是土司自己一家能夠吃下的,肯定還得分潤一些給麾下的土目。那麼反過來,只要自己切斷土糖收購,利益被損害的也就不是隻有土司自家,連帶著手底下的人都跟著蝕本——這就動搖統治了啊!能不好好考慮一下後果嗎?

    所以製糖業很適合向土司們推廣,這顆糖衣炮彈,高務實不怕他們不吃。

    但光有製糖業還不夠,因為廣西除了能栽種甘蔗的旱地之外,還有更多的林木資源,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桂西桂南更是典型的山區,平原地區頗為有限,所以林業這塊也可以想法子利用一下。

    林木資源的利用有兩個方向,一種是經濟林類型的,譬如油茶樹、油桐樹之類。高務實對油桐樹比較有興趣,因為印象中中國的油桐哪怕在後世都是重要的工業油料植物,桐油乃是中國外貿硬貨之一,這東西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鹼、防腐蝕、耐冷熱,就算在眼下的大明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就是造船,這是高務實看重它的地方。

    只是問題在於,在這個方面高務實不方便卡土司們的脖子,只能把桂西桂南當做一個桐油產地,這就大大降低了他的興趣,暫時只好列位備選項。

    另一個利用方向就比較直接了:木材。

    當然,高務實沒有什麼興趣發展傢俱業——這年頭全國樹木資源都比較豐富,哪怕南北直隸都不至於缺了製造傢俱用的木材,所以高務實的主要思路放在船用木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