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9章 優劣利弊(下)

    說八股文太重形式,是“束縛思想”,難道古人就不明白這個道理?明明知道如此,還是不改,那就一定有不改它的理由,肯定仔細權衡過利弊。像高務實前世的公務員考試也考申論,考過公務員的人應該知道,申論作文要寫好不容易,往往是拉分的關鍵,內容主要是當今的熱點難點,也有固定的格式可套,什麼“三段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等。其實這難道就不是現代版的八股文麼?當然,比較起來,其自由發揮度要稍高一些,但是弊端是高下不好評判。也許從形式上來看,似乎要比八股文自由多了,但有時明明覺得寫得很好,論述很精彩,卻和“標準答案”不符,分數很低。或者同一篇文章,這個人看了說好,換了個人批卷子就覺得是一派胡言,分數很低。

    事實上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有八股文這樣的嚴格要求,首先形式上統一標準,制定遊戲規則,確保公平的取捨,以免惹人非議。八股文有格式上的要求,卻沒有所謂“標準答案”,而且那時候考完的試卷都會發還本人,上面都有批改痕跡,這可是對批卷者的巨大壓力,不能不認真謹慎。比起前世的只知道分數,不能查看卷中是改得對還是不對,反倒是公開民主多了。

    八股文有利有弊,總體上看,近代以來對其弊端有過分誇大的嫌疑,而忽視了它在選拔人才、確保公正公平、延續中華傳統文化、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其實,八股文真正最大的弊端,以高務實來看,並不在於文體,而在於出題的範圍。明清之八股文,考題範圍基本侷限於《四書》[注:理論上《五經》也算,但實際上考得非常少],寫文章的時候,還幾乎不允許有自己的思想,只能“代聖人立言”,那就無怪乎“禁錮思想”了。而且考題不外《四書》也導致後期出題上的麻煩——《四書》翻來覆去每句話都考過了,每句話出題都有不知多少“範文”。結果只好“別出心裁”,搞出各種截搭題,雖然這些截搭題中也有不少奇思妙想、獨闢蹊徑之題,卻也少不得鬧出一些奇葩無語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