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497、炮擊盾車三

    “?????”汗阿海罵了一句。這是一句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哈喇沁語言也有些受到的鄂爾多斯蒙古語的影響。

    在鄂爾多斯,這句話指性格古怪的人或事。

    鄂爾多斯地區的蒙古語非常熱衷於使用這個詞。這個詞的原意是隻有一個蛋蛋的人或牲畜。

    莽古爾泰聽不懂蒙古語,但他有些狐疑,不知道拉斯喜布汗是罵那些明人,還是咒罵他搶走了他心愛的單筒望遠鏡。

    汗阿海清楚的知道偏廂車的歷史。

    這玩意兒是在明代宗在位的時候發明的。

    當時郭登在大同防守,深感對蒙古騎兵沒有進攻能力。

    畢竟步兵打騎兵那是找死。步兵到了草原上,根本沒法和騎兵對抗。

    打贏了,追不上。打輸了,跑不了。

    這仗還怎麼打。

    經過苦思冥想,他終於想出辦法。

    那就是建造用於防守的偏廂車。他設計的偏廂車,轅長1.3丈,寬0.9丈,高0.75丈,廂用薄板,上置銃,編配10人使用。

    “出則左右相配,前後相接鉤環牽互,車載衣、糧、器械並鹿角”。

    很快郭登就嚐到了甜頭,幾次出兵草原大獲全勝。

    這種把移動的城堡搬到草原上,和蒙古騎兵打攻城戰,自然揚長避短。

    這種戰法很快被朝廷推廣。

    之後成化、嘉靖、隆慶年間均造過偏廂車。

    隆慶三年(1569年),戚繼光在薊州曾造過偏廂車。其外形式,只用向外面一廂,每輛重600斤以上。

    每二輛中設拒馬槍一架,填塞間隙,車架上下用棉絮布帳圍之,可以防避失石。

    車上載佛朗機兩挺,下置雷飛炮,快槍各六杆。

    每架拒馬槍上樹長槍12柄,下置雷飛炮,快槍各六杆,每車用卒二十五名。

    前些年,孫承宗也發展車營,所用偏廂車大致與之相彷。

    朵顏是蒙古和大明作戰最頻繁的部落,他們對這種裝備非常熟悉。

    當年戚繼光的重型偏廂車,重達六百斤,也就裝備一門大口徑的火銃而已。類似於重型火繩槍,和東瀛的大筒差不多。

    廣東那邊叫斑鳩銃,抬槍什麼的。

    而現在,這個不知道是明軍哪部分的車營。居然每一輛車的尾部,都有一門銅發熕炮。

    這可是重型火炮!這玩意正確的用途不是放在城牆上嗎。(紅衣大炮屬於超重型火炮一般重量2-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