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492、大軍出關

    但隨著俺答汗去世,蒙古人的衰落,草原上重騎兵消失,取而代之的都是輕騎兵,甚至是牧民徵召兵。而車營也開始輕型化。從六百斤以上的偏廂車,一下替換到了二百斤的輕車,重量減輕了2/3,操作人員也大為減少,從10~15人減少到了3~5人。

    重型火銃取締,而轉為使用數量更多的輕型佛郎機炮、弩、鳥銃為主,增加了對付輕騎的火力密度。

    這些新式的輕型車營與戚繼光、俞大猷時代的車營相比,由輕車組成的萬曆中、後期新式車營,在追求機動性要求削減重量的同時,相比之前舊式車營,火力密度則提高了數倍。以適應失去維持具裝騎兵能力,轉向使用輕騎兵進行武裝掠襲的新敵人。

    楊凡有足夠的重型挽馬,楊凡還有四輪重型大篷車。

    在更好的基礎上,楊凡重新為這支部隊打造了重型的戰車。

    車的底盤用工字鋼和鉚釘製造。

    車輪使用現代來的二手軸承和舊的橡膠輪胎。

    裝甲板使用三毫米的瓦愣鋼板。

    車載大卷鐵絲網和便攜式可拆裝的角鋼支架。

    停車後,可以用瓦愣鋼板和可組合角鋼支架組裝外牆,用來防禦。

    武器上,車載一門發熕炮,銅發熕是明代的大型火炮,從嘉靖年間開始應用。

    重量五百斤。射程五百米左右。發射的彈丸重四斤。約一百顆霰彈。也可以發射五磅重的球形實心鉛彈。

    楊凡自己的部隊用的是三磅炮,用於遠程射擊。

    楊凡的三磅炮,使用平爐鋼錠,鍛造成圓柱體,然後好用鏜床鑽出炮膛,可以承受極大的膛壓。射程可以達到七百米。

    重量不到三百公斤。兩個步兵就可以推走。是目前楊凡步兵的主力野戰火炮。

    其他的火炮太重,不方便攜帶。

    近戰武器楊凡用九連發銃火門槍替代了三眼銃。人手一支。用於近戰湖臉。冷兵器上,每人還有一支瑞士長戟,一口雁翎刀。

    甲胃上,每人一領,黑色布面甲。雖然外邊看著和邊軍同款,就是顏色有所不同。但是內襯的甲片是衝壓出來的三毫米的而鋼板小甲片。防禦力遠超鐵片甲。

    這支部隊,時朝廷的部隊。不是楊凡的私人軍隊,楊凡是用來準備應付朝廷的。所以裝備上表面看和朝廷的軍隊類似,只是更加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