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詩書萬點花 作品

453、嘲竹四

    雖然他不認同楊凡的觀點,但是,他欣賞楊凡的見識和才華。

    楊凡刷刷的在紙上寫畫起來,不大一會就弄好了。

    “這是什麼”張天如看著圖問道。

    “這是華夏五千年來的溫度變化圖。你看,豎著的這根線代表溫度,橫著的這根線代表時間。同時橫線代表零度。最右邊是現在的大明朝。這根圍繞著橫線上下浮動的曲線,代表著一年的平均溫度。能看懂嗎”

    張天如點點頭,橫線上從左邊向右邊標註著不同的朝代。最左邊是上古時期,然後是唐朝和虞朝。他有些皺眉,唐虞之際只是上古傳說,是否存在存在爭議,不過不去管他,就當是是一段時間的符號了。

    再往左邊就是黃帝和堯舜禹了。之後就是夏朝。

    這段時間氣溫一直很高。到了商朝末年,氣溫突然斷崖式下降。最低點的時候,發生了牧野之戰。那個地方楊凡寫著這四個字。

    等到了兩漢氣溫又保持在高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再次陡崖式下降。

    隋唐再次升溫,保持在高溫。五代和北宋再次陡崖式下降。最低點式靖康之變。

    南宋和元朝,氣溫有所上升,但是最高點仍然在那根橫線之下,元朝建立不久,氣溫再度下降,最低點是元順帝北逃。

    到了明朝整體都在地位橫向震盪。圖看到了最後,也就是萬曆朝開始,氣溫在低位橫盤整理了兩百多年後,再度下跌。

    看到標註天啟朝、崇禎朝的那裡,發現曲線還在向下走。

    張溥是學霸,雖然第一次接觸這種圖標,但是,這種圖表特別簡單易懂,他一下子就看明白了。他瞬間就聯想到了很多很多。

    雖然,楊凡沒有解釋,它是怎麼知道歷朝歷代氣溫變化的,但是,張溥熟讀史書,歷代記載的寒冷和炎熱,他都有印象。至少從秦漢開始的他記憶中的情況和這張圖表是吻合的。

    所以這張圖絕對不是編造的。儘管他不懂其中的原理。

    他心中這一刻充滿了驚濤駭浪。難道我煌煌華夏的五千年來的國運,竟然是氣溫決定的。

    凡是高溫時期,全部都是盛世,低溫時期,全部是分裂和戰亂時期。

    難怪大明疆域廣闊,卻連南宋的富裕程度都比不了啊,因為大明整體就在低於南宋很多的氣溫下橫向發展。

    看到最後,他後背都被冷汗溼透了,他不顧禮貌的一把抓過楊凡劃線用的塑料尺子,放在了崇禎元年,也就是現在那根曲線處當前處。

    楊凡嘆了口氣,說道:“不用比了,現在的氣溫,在往前一萬年裡,只出現過兩次。很不幸,被我們碰上了其中的一次。”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