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27章 北宋與政治正確

以文馭武的宋朝傳統也差不多是這段時間形成,猜忌武將也開始成了文臣的必備技能,將帥的威信也差不多是在趙二一朝被踩在地上反覆踐踏的。

名將郭進死於監軍田欽柞的侵辱。

另一名將楊業也是在監軍王侁的逼迫下有良策不被採用導致身陷險地,結果王侁不但不救還直接開溜,使得被贊“老於邊事,洞曉敵情,忠烈武勇,與士卒同甘苦”楊業壯烈戰死。

後來王夫之總結出了趙二一朝武將們的生存法則:以仁厚清廉,雍容退讓,釋天子之猜疑,消相臣之傾妒。

翻譯一下就是:夾起尾巴做人。

真宗一朝就更不用說了,澶淵之盟“名垂千古”,議和苟安成了北宋的“政治正確”。

“論和之後,武備皆廢”是當時宋人的怒罵。

澶淵之盟後,邊將如果用心做事會被斥責惹是生非,如果有人發表擔憂契丹的言論,則會被文臣譏笑迂闊背時。

這種情況下武將的地位再次暴降,幾乎快成了過街老鼠,也是在宋真宗時期,武將徹底失去了戰場的指揮權,以文馭武正式成了現實。

當時的宰相王旦之子王素有一次跟隨父親去樞密院辦事,恰好撞見樞密院的武將馬知節和文臣王欽若起了矛盾。

結果王欽若直接在樞密院大罵馬知節,當場把馬知節罵哭了。

等到真宗死了,當時的重臣皆在討論立儲事宜,結果當時身為樞密使的王德用卻被晾到了一邊,只能無奈發牢騷:“置此一尊菩薩何地。”

結果這話被旁邊的文臣聽到,被毫不客氣的反唇相譏:你懂個屁!(老衙官何所知?)

這種極端畸形的風氣當然也並非所有人都看的過眼,當時有洛陽文人尹洙就陰陽怪氣的發過牢騷:

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敵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

後來宋仁宗一朝尹洙考中了進士,恰逢當時范仲淹因指責宰相呂夷簡被貶。

尹洙站出來自言與范仲淹“義兼師友當同獲罪”,結果被貶到了郢州。

後來宋遼戰爭開啟,尹洙被複用任涇原秦鳳經略安撫司判官,舉薦了當時還是低級軍官的狄青。

並在後來狄青被牽連“公使錢案”時,站出來據理力爭力保,才讓狄青得以身免。

結果尹洙因此事又被貶到了均州,最終病死。】

〖郭進不說了,楊業的死是真的可惜,這位原本在北漢就很出名還被特意賜了劉姓,降宋以後按理來說是最熟悉遼國的人本該大放異彩才對,結果高粱河趙二卵子都被嚇沒了,最終使得楊業死的這麼憋屈。

趙二:捏了一把王炸我就是要單出一個3,誒,就是玩兒~

趙老二屬實是把政治玩兒通透了,拉一批打一批,外面那批打不過就在內部找一批拉出來打。

這樣說北宋後來那個鳥樣倒也能理解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主將都要在文官面前當狗了那大家還拼啥命啊,讓士大夫寫檄文罵死敵軍得了。

士大夫選擇了和談,效果拔群!士大夫使用了歲幣,效果拔群!

李世民:將弱,則軍不嚴,帥無威,吏卒各行其是,陳兵自亂,陳兵縱橫,亂也。

兄弟好文采,讚了。〗

漢長安將軍府中,張飛微微睜大眼睛,然後低頭看了看自己手上寫著的“這還帶個鳥兵”,略微臉紅了一下。

他倒是不在意言語直白為後世見,但眼看著後世對那唐皇隨口所言的讚賞…

隨手把紙條揉成一團,好似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搖頭道:

“說來說去這不就是紙上談兵?讀了點書莫非個個都當自己是孫子了?”

對張飛這話自然沒人有意見,畢竟無論是漢中還是雍涼,亦或是去歲的遠征涼州平亂,處事皆可稱善。

而且如今殿中勿要說諸位軍師,就連糜竺簡雍也是上過戰陣的,即便是張仲景這麼多年走南訪北,亦是長於見識而極少務虛。

龐統敲了敲桌子委實不客氣道:

“後世說這宋興文治,此前談及唐時亦說這宋好修兵法,我還以為其人必有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