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08章 但無能

北宋朝堂對契丹的態度由戰轉和,皆為趙普一力為之。

也是因此,靖康之恥後,南宋的文人對趙普便多有詬病,認為趙普的第三次拜相是宋朝的戰略失誤,北宋滅亡的恥辱,趙普也應該擔上三分功勞。

這更多的是南宋當時眼看國恥的激憤之言,畢竟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趙二不管將誰擺在相位上,都是要做出休養生息暫且止戰的策略的。

而且早期趙普給趙大定的統一策略也是先南後北先易後難,而不是說平定南方咱們便就此龜縮了。

只能說某種方面來說趙普確實有夠倒黴,原本一起制定策略的趙大離奇離世,趙二又是個眼高手低的把家底敗了個精光。

南宋文人義士對趙普主和的策略洋洋灑灑恨不得批倒批臭,但對從根本上導致了高粱河大敗和雍熙北伐失利的趙二卻反倒選擇性失明。

這倒也不奇怪,畢竟雍熙北伐的主責是連個樞密使之職都沒的曹彬,怎麼會是英明神武的太宗陛下呢?

另外除開主和這個策略不談,趙普第三次拜相的五年裡也確確實實提拔了不少年輕人才。

呂蒙正、張齊賢、寇準、馮拯、王繼英等頗有讚譽的宰輔皆出自趙普的舉薦提拔,宋初頗有清名的硬骨頭文臣王禹偁也多受趙普禮遇。

因此可以這麼說,趙普對北宋來說確實是做了不少實事的,無論如何都算得上一個幹臣。

至於趙二呢?帶清時乾隆批其“有慚德”,簡單來說就是德行不行。

咱們的教員曾評其“不擇手段,急於登臺”,而且著重評價稱其“無能”。

並未肯定或否定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真偽,更多著筆於趙二取皇位的急切之態。

不過相較而言,趙二自己還是挺看得開的,比如曾銳評二鳳:

“……見太宗所為,蓋好虛名者也。每為一事,必豫張聲勢……此豈自然乎!”

《太宗實錄》當中更是絲毫不落於人後,與臣下言談間認為自己功蓋秦皇、才逾漢武、德超唐宗,心態健康得出類拔萃。

另外對二鳳的評價上,趙二和自己六世孫完顏構很有共同語言:

“唐太宗……可謂賢君矣。然誇大而好名,雖聽言納諫,然不若漢文帝之至誠也。”】

〖劉備:世宗皇帝才質高妙,外攘夷狄,內修法度,躬履仁義盡討不服,功德茂盛不能盡宣,雖有窮兵黷武之嫌,亦有輪臺悔詔,汝有何才?

張飛:乃太祖能居馬上而卻敵,汝這直敢上下唇亂動之輩又是何人?

馬超:若臨陣對壘,吾必斬汝。

李世民:呸!

裴行儉:俺也呸!

尉遲恭:馬孟起,汝涼州大馬能快過高粱驢車?〗

趙光義此時已經徹底蔫巴了下去,垂眼不敢看那幾位先人所書的文字。

尤其是那唐太宗簡簡單單一字,但不屑之意已道得淋漓盡致。

昭烈皇帝言語雖繁,但功過同言,這便已足夠讓他不敢多說了。

張飛罵的直白,但仔細想想其人說不定還真是先祖,畢竟同出涿郡,某種意義上也算同鄉。

而那馬超之言更是讓他略有心驚,尉遲恭相和的恥笑言語也更是讓他笑不出來。

若無今天事,眼看著那些只見於史冊上的名字嬉笑怒罵,他觀賞起來應當也饒有興趣才是。

但如今這般嬉笑怒罵皆衝著他而來,便讓他難以抑制的心中發苦。

此時殿中清淨了少許,讓趙匡胤清楚聽到了身後的垂泣之聲:

“臣慚也。”

趙匡胤嘆了口氣,也不回頭安慰,只是想了想便緩緩道:

“終歸是為宋做事,後輩亦不汙汝名。”

隨即便振奮道:

“但如今,禁軍尚未損耗,當以江南之糧財圖北漢。”

“緩而行之,復克燕雲於幽州,使華夏歸一也。”

趙匡胤仰頭看著光幕,眼中有毫不掩飾的渴望,既為帝誰不想創一統之基業讓後世念?

且他不同於弟弟這般只會在嘴上耍功夫的,猶記得光幕所說趙普制定的“先南後北”便是十年前雪夜與趙普所議。

而這弟弟……看著已萎靡不振的趙光義,想想那被其空耗的禁軍,趙匡胤還是有點氣不打一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