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

馬超更是直接將想法脫口而出,在寂靜的廳內讓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那豆腐之法學起來麻煩,這休沐仿起來應當……啊主公,此乃我亂說的。”

繁多煙景色逐漸淡去,那年輕人的聲影也重新出現在光幕當中。

還定三秦之後這場科舉籌劃了很久,本來七八月份應正是好時節才對,但過分殘破的關中打亂了這個計劃。

漢朝時候的假期相當簡單,奉行的是“五日一休沐”。

“孔明莫急,如今雍涼關中漢中各縣之良才,皆已至長安。”

“孟起何有亂言?此言十分在理。”

【一般來說,到了新年之後,最讓咱們老百姓關注的也就兩個東西了。

元旦、冬至、清明休七天,中秋夏至休三天,上元、中元、端午、重陽等等小節日也都有一天假期。

雖一句話不說,但其中的渴望也在臉上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即便不算子女成年成婚之類,唐朝的常規假期一年也有接近一百天,可謂十分人性化。】

劉備也安慰道:

那重點便是近乎人情?

【放假也是宋代被咱們現代津津樂道的一個點。

最典型的就是宋代的過年:

元旦節和上元節各休七天。

大年初七是趙大老爹的祭日,初十是趙大老孃的生日,需要各休三天。

另外宋朝曆法當中冬至是在臘月二十二或者二十三,也休七天。

單單這些假期連起來就能休一個月,而到了真宗朝,因為玩兒天書感應這一套,宋真宗還額外加了個天書降臨的天慶節,定在大年初三,也休七天。

這樣過年前後的假期就來到了史無前例的三十四天。

除此之外,宋朝繼承了唐朝幾乎所有的假期,不僅沒有刪減,還額外將寒食假延長至七天,夏至臘日等延長至三天,一年假日總計約一百二十天,如果算上探親、婚喪嫁娶等等,這個數字只會更長。

在宋朝地方上則更加簡單粗暴,官員們在臘月二十就可以行“封印”禮,即封官印回家過年,這也是封印這個詞兒最初的意思。

相對的,只要在正月二十日趕回駐地,行“開印”禮開衙辦公。

而在放假制度上,古代開倒車更早。

蒙古人統治的元朝將人分四等,人權什麼的想都不要想,一年假期暴減至十六天,不過後期有所延長,到忽必烈末期時達到了約七十六天,但還是遠遜於唐宋。

明朝推翻了蒙元統治,不少人想著假期不說看齊唐宋,至少也不應該比元朝差吧?

可惜洪武大帝表示:朕年輕時沒班上,你們如今年紀輕輕就有班上,要珍惜。

所以老朱大筆一揮,一年假期從元朝的十六天增加了……兩天,變成了十八天。

明朝的假期綜述起來比較複雜,因為拜洪武一朝剝皮楦草手段以及後來的東西廠特務政治所賜,明朝的君臣關係也幾乎算是歷代最差,福利自然是想都不要想。

福利最差是明朝開國時,僅春節冬至和老朱生辰三天假日,後來逐漸元旦和元宵節逐漸延長,合計十八天。

朱元璋死後經過不斷爭取,經過增增刪刪,大體來說是每月增加了三天月假,一年能休約五十天左右。

當然以上所述的都是官員們的假期,真正的平頭百姓就不要說假期了,基本就處於一個“手停口停”的狀態。

遇上盛世而且沒有災年的話,攢一點餘糧,在過年時候讓自己休息十天半月,就已經是了不得的厲害了。

由漢至宋,經濟文化基本是處於一個日趨繁盛的狀態,而明朝雖然文化發達,但是否先進繁華還是要打一個問號。

由此看來,假期的長短也許算是衡量一個朝代經濟文化是否繁榮寬鬆的指標。

至於咱們現代嘛,情況更復雜,畢竟在律法上來說咱們是做五休二,一年整體假期約為115天。

雖然吧可能有種種調休之類的關係可能達不到這個數,但依然還是比古代老百姓強上一些的。】

李世民又有點羨慕這個宋朝了……

憑什麼爾等沒有一統,卻能大慶賀至一個月,歡慶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