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92章 古帝國榮光

李世民淡淡為這兩句話先賢之語做了註解:

“國恆亡於內。”

後輩的講述,將唐亡之因以一個相當清楚的角度給他展示了個清楚:

盡墾關中致黃河淤塞,漕運不便。

胡人內遷致河北坐亂,唐失半國。

民無可食之下,繁華如空中樓閣,一觸即傾。

不過就算如此,李世民還是自問了一句:

“汴州如何可為都?”

李世民對這兒也算不上陌生,就如後世所說此乃東南漕運之要衝。

南北朝時陳留被分置梁州和開封郡,後來梁州改汴州,前隋時汴州被廢,其地併入滎陽、潁川等郡。

只不過開唐之後便又重置汴州,而且結合後世所說,對其所在之地李世民可以說清楚得很。

而第一反應便是質疑:長安雖無險,但那是關中破了的情況下。

關中左有隴山右有潼關,洛陽亦是左成皋右餚函,這汴州呢?向北無一重之險。

李世民覺得若是自己親帥騎兵,從涿郡打到汴州恐怕五天足矣。

而且再想想最終那應驗了的靖康之亂,李世民便是連連搖頭。

不知道是該佩服這宋皇的膽氣,還是該嘲笑其讀書讀傻了。

在德不在險?

無險何談德?

【氣候的影響貫穿了人類文明史的始終,包括東西方的不同文明,也同樣包括了我們生活的當下。

就如漕運是整個封建時代帝國的命脈一般,對古羅馬來說,地中海的重要性同樣等同。

只不過地中海乃是自然造就,它對於氣候變化的反應也更加劇烈。

這個優渥的洗澡盆讓古羅馬締造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但最終也被其敲響了自己的喪鐘。

就像桓靈二帝見證了漢帝國的沒落一般,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馬可奧勒留也見證了古羅馬帝國的輓歌。

這一時期古羅馬的人口來到了史無前例的七千五百萬,但隨後情況就開始急轉直下。

咱們前面提到的安東尼瘟疫和居普良瘟疫只是捎帶,最大的主因還是氣候變化。

差不多就在諸葛丞相秋風五丈原的同時,古羅馬的溫暖期也正式結束,寒潮正式對古羅馬發動了反攻。

古羅馬黃金時代溫暖、溼潤、穩定的氣候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了寒冷、乾燥、反覆無常的氣候。

與古中國相同,這樣氣候帶來的直觀影響就是糧食大幅度歉收。

還記得居普良瘟疫得名的迦太基主教居普良嗎,他留下的手稿文獻同樣記錄了北非地區氣候的變化:

“降水變得十分稀少,土地逐漸貧瘠,作物生長速度也大不如前。”

如果說唐朝的興盛是依賴於河北和江淮的話,那古羅馬的興盛則是建立在埃及這個天賜的糧倉上。

只不過隨著氣候變化,尼羅河的水流量也直接腰斬,大幅降低了埃及的糧食產出。

農業產出的大幅降低使得古羅馬捉襟見肘,居普良的瘟疫使得古羅馬焦頭爛額,最終引發的內亂時期對古羅馬完成了最後的補刀。

251年,司馬宣王噶,羅馬皇帝德西烏斯在多瑙河被哥特人手刃。

次年,萬王之王阿爾達希爾的兒子,薩珊波斯帝國皇帝沙普爾成功反攻羅馬,佔領敘利亞,洗劫小亞細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