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87章 自斬命脈



            【事實上,吃飯問題一直都是唐朝皇帝的一塊心病。

天皇大帝李治曾七次去往洛陽,舊時便有百姓譏談稱御駕至東都乃是“就食”而去。

事實上這也不算誹謗,比如李治最後一次去往洛陽是682年,這一年關中先遭風災又遭水災,米價暴漲至每鬥400錢,且有價無市。

作為對比,貞觀十五年長安的米價是每鬥二十錢,整個貞觀年間米價最高點也沒超過四十錢。

唐朝米價的另一個最低點是玄宗時,開元十三年每鬥米僅需十三錢。

彼時關中已經因為遭災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劇了,這種情況下李治御駕“臨幸”東都洛陽,你說不是逃難吃飯去的?百姓誰相信啊。

唐中宗時關中再次發生饑荒,群臣想要效仿天皇大帝舊事,勸中宗去洛陽要飯,被中宗怒斥:

“豈有逐糧天子邪!”

安史之亂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德宗時因為長安無糧導致禁軍人心不穩,後來聞聽江南運糧船隊已過三門峽時,激動的抱著太子歡呼:

“米已至陝,吾父子得生矣!”

那麼,號稱八百里沃土的秦川,真的養不起一個盛唐嗎?

事實當然未必如此,關中良田的情況變化從史書中便可窺見一斑。

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永徽六年,雍州長史長孫祥上奏,稱昔日能肥田四萬餘頃的鄭白渠如今被富僧大賈爭相截斷,導致如今只能灌溉不足一萬頃的肥田了。

李治下令徹查,重新疏通鄭白渠,但不足一年之後便舊事重演依然如故。

據《全唐文》記載,後來拿了成都綠卡的僖宗曾公然感嘆:

關中鄭白兩渠,古今同利,四萬頃沃饒之業,億兆人衣食之源。比者權豪競相佔奪。

由宋朝官方史官編撰的《宋會要·食貨》對關中灌溉田的記載要更加明確一點,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宋太宗命大理寺和光祿寺的皇甫選何亮等人勘校土地,最終經過實地考察後,宋臣回報稱:

鄭渠三百餘里,溉田四萬頃,白渠袤二百餘里,溉田四千五百頃。兩處共四萬四千五百頃。今之存者不及二千頃,乃二十二分之一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