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381章 勝天半子張仲景

另一方面也開始擔心於未來,等到大唐逐漸強盛,那西方中亞以及東海夷人的商賈流連於長安城的時候,如今長安能否承載那麼多的人口?

畢竟房杜二人所上的奏摺當中描繪了太平盛世時人口的激增速度,李世民對此時長安城的信心並不是很足。

不過此事……李世民瞟了一眼旁邊兢兢業業的閻立德:

想來將作監應該是能拿出一個方法的。

【當然以上咱們說的是漢末早期時瘟疫不絕原因的一個猜想,等到黃巾起義之後就是咱們熟悉的災疫相伴。

水旱風蝗、戰亂缺糧,社會運轉和生產秩序被破壞,百姓生活變得極其困難。

死於天災人禍的屍體又會滋生大量病原體,成為疫病最好的溫床,最終只需要一個契機便會引發一場大規模的瘟疫,並最終釀成了漢末十室九空的慘劇。

同樣也正是因為這些災禍的可怕,那些迎著災禍逆行的人也就顯得萬分難能可貴。

張機,字仲景,出身於南陽,宗族本有二百餘口,但是經過幾次大疫的衝擊之後,宗族死一百四十餘人,而其中百人皆死於傷寒。

宗族至親受疫病折磨而死對張仲景來說衝擊很大,至此這位自幼厭惡官場輕視仕途的年輕人,也立下了自己的人生宏願:他要為百姓解傷寒之痛。

宗族子弟張仲景至此成了散盡家財遊歷四方的行醫,在漢末這個動盪的亂世,疫病往往跟在天災與兵災後面如影隨形,而在疫病的後面,往往也有張仲景緊緊跟隨的身影。

十年遊歷並廣採百家醫術之長後,晚年的張仲景客居嶺南,在此躲避亂世並潛心著寫醫術,劃時代的臨床醫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就此問世。

咱們之前也說過,這部鉅著的原本很遺憾的佚失,但好在經過後人重新收集勘校編撰成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讓張仲景的絕大多數成果得以流傳至今。

張仲景逝世於嶺南,在天下三分歸晉之後,這位老醫生的墳塋也得以被重新遷回故鄉南陽,百姓們有感於其醫術醫德,為其修醫聖祠奉饗香火以紀念,傳承至今,後世也多尊稱其為醫聖。

那麼張仲景對抗疫病成功了嗎?

短期來看,毫無疑問還是失敗了,因為在《傷寒雜病論》問世之後,疫病依然不絕。

223年,宛城許都大疫,死者數萬。

253年,新城大疫,死者大半。

273年,建業大疫,死十萬。

就如漢末一樣,這些大規模爆發的瘟疫背後,定然也有不計其數的小規模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