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14章 查無此人劉仁願

不過順著這個紀功碑的贊文捋一捋,倒是能夠做出另一個猜測:

唐失朝鮮半島,很大可能還是和劉仁願的被流放有關。

白江口之戰後,一方面是唐朝本身力量捉襟見肘,一方面也是為了安撫百濟以示誠意。

因此熊津都督府的官員基本都是百濟人,此時已經出現了一點羈縻化的苗頭了。

而關於熊津都督府的最高長官選屬,事情就相當微妙。

劉仁軌功勳卓著,因此百濟第二次被滅之後,劉仁軌駐守當地,劉仁願班師回朝。

664年,劉仁願領高宗之命,返回熊津接替劉仁軌任職熊津都督,這本來是挺正常的輪換,但兩個老戰友最後鬧到了高宗面前。

因為劉仁願拿著高宗的命令堅持要換,劉仁軌認為朝鮮半島問題還很多,比如還沒完全安撫的百濟,以及野心昭昭的新羅,換防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兩人的意見都沒錯,於是鬧到了高宗面前,按理來說這種事兒就是選一個拿定主意就行了,但高宗展示了一把高端操作:

劉仁願被召回。

劉仁軌繼續駐守,但熊津都督職位被褫奪。

然後高宗一封詔令下來,在長安享樂的扶余隆就一臉懵逼的成了熊津都督。

扶余隆抵死不從,長安有吃有喝有的玩兒,百濟那破地方啥都沒還冷的要死,狗都不去!

本來皆大歡喜的事兒,高宗硬是能讓大家都添堵。

這件事之後,劉仁軌缺了都督的名頭在熊津怎麼幹都不痛快,不到一年就主動申請回國。

扶余隆還是抵死不從,於是劉仁願再度動身,接替劉仁軌駐守百濟。

劉仁願兢兢業業沒說啥,在百濟幹了三年,成果斐然,當地的百濟人還自發給劉仁願修碑表功,也就是流傳到今天的《唐劉仁願紀功碑》

隨後的事情很簡單,667年唐朝發動了滅高句麗的計劃,駐守熊津的劉仁願自然要配合出兵。

但出兵有延誤,雖沒有貽誤戰機,但這件事最終還是被報告了上去。

此時的李治身體已經越來越差,愈發虛弱的身體也讓高宗性情變得逐漸暴躁,看到這份報告時便想起來曾有人風傳,說劉仁願“圖謀割據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