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17章 四萬義軍




河西隴右安西三鎮,十三萬戍邊精卒,本應該威懾百國,橫行邊疆的大唐武士。



被潼關的一紙強令,被陳濤斜的復古戰法,徹底毀滅殆盡。



應是最為精銳的戍邊三鎮兵馬,死的毫無尊嚴。



“死狗輩何足付大事!”侯君集忍不住了直抒胸臆。



他可沒忘記這安西節度鎮位於高昌,而滅高昌是誰的功績?



當然是他侯君集靠著陛下的遠見決定攻下的!



如此算來安西多少跟他也是有點淵源的,結果這能作為進攻中亞橋頭堡的勁卒,就這麼沒了?



臣子們群情激奮,與之相比李世民似乎反而冷靜的過分了。



“不足成事之輩!”



這是李世民的評價。



魏徵跟風道:



“何止不足成事?若其尚有自知,當自縊以留顏面!”



李世民瞧過來,幽幽道:



“朕說的是這肅宗。”



魏徵啞然。



隨即李世民扭頭看向前方:



“這肅宗,亦乃志大才疏之輩,倒是與這房琯惺惺相惜。”



魏徵暫時更不敢說什麼了,雖然心裡覺得陛下說的真沒錯。



而且李世民的思考更加高屋建瓴:



“這支兵馬一去,肅宗再無憑依,而大唐節鎮唯留……”



“郭子儀李光弼所率的河東兵馬?”



隨即恍然:



“難怪這肅宗要去借助回紇之手。”



“可……”



李世民來回踱步敲敲腦袋:



“可回紇為什麼要幫肅宗而不襄助安祿山呢?”



“挾天子以令天下乎?”



杜如晦看不下去這愈發可怕的猜測,出聲道:



“或者回紇亦念大唐之威……”



李世民一笑:



“克明,此輩可畏大唐兵威。”



“難懷大唐仁德。”



在頡利可汗身上,在以往所有被打敗的對手身上,李世民對這條道理看的分外清楚。



……



“這杜工部真乃命運多舛……”



孔明為自己這個朋友擔心。



嗯……他通過光幕去看數百年後的杜工部。



而這杜甫在數百年後遊覽成都古蹟憑弔他。



不能見面,實屬遺憾。



劉備對這位詩人也很有共鳴。



“且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比起這房琯,勝之千百倍。”



身居工部高位而能知民生疾苦,這是劉備最為佩服的地方。



而對於房琯,徐庶感覺真是沒眼看。



“全賴此刻舟求劍之輩,反倒成就叛軍虛名!”



對於房琯的飛快升遷,他並不覺得羨慕,只覺得這是大唐百姓身上的又一重災難。



趙雲在旁邊算了一算:



“此役之後,大唐官軍之兵力與叛軍人馬彷彿,且略少之。”



“且叛軍佔據這唐之兩京,乃大唐官軍所必救,叛軍官軍,攻守之勢易也。”



而且光幕的隨口一提,趙雲感覺怎麼眼熟呢?



無力平叛,求助胡人,胡人勝則尾大不掉,胡人敗定拿這肅宗撒氣。



這安史之亂,愈發撲朔迷離了。



這大唐讓趙雲怎麼看都感覺一副死相。



如何能再綿延百年國祚的?



香積寺的前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