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114章 甕中之鱉




算了,回頭再寫出師表把你們都寫進去得了。



嗯,翼德將軍可以除外。



隨著繼續抄寫,孔明有點懷疑,這是以文作史嗎?



但很快便見識到了這後世的文采。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好!”寂靜的甘露殿中,魏徵輕聲喝彩。



這篇駢文就彷彿一個人在娓娓道來何謂浩然正氣,而隨著舉的那些例子,眾人心中也都有了一個模糊的感覺。



而這幾句文眼被誦唸出來後,眾人似乎都對這浩然正氣看得見摸著到了。



它並非那麼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反而是再簡單不過的為人之本和處世之基。



“文采傳世之輩,何其多也!”杜如晦也忍不住輕聲讚歎。



但很快,聽著後面的“鼎鑊甘如飴”“陰房闐鬼火”等等,李世民眉宇間也浮現了惋惜之色:



“果真是時窮節乃見,後世亦有文公也!”



“也不知道如此大才是何朝代的人?”



沒人知道,不過如侯君集等已經站在房杜二人身後,伸著脖子瞧。



但都不敢擁擠,因為陛下老早就站在這裡了……



很快,隨著房玄齡最後一句“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落下,李世民迫不及待搶過來一份。



隨即很快做了決定:



“此文,當送國子監,傳閱天下!”



成都的張松也提了建議。



“此文,當送小太學,讓漢兒讀之。”



不過成都府衙的劉備和甘露殿的魏徵,提出了同一個問題:



“其中些許典故,不解其意,如何能行?”



於是很快成都府衙與甘露殿都做了同一個決定:



察史冊,量身而改便是。



後世此公文采驚人,但咱們一殿一堂之人,合起來也未必就差了。



而此文的名字,想來光幕……



【文天祥文山公的《正氣歌》每每讀之有落淚之感。



南宋滅亡之際,他感懷這十二位先賢的貞潔與血性,作正氣歌貫之以自強,最終從容就義。



而顏常山舌與張睢陽齒的典故,皆出自安史之亂,相隔不過一年。】



〖文山公大賢,正氣歌極為簡單,短短十二個典故道盡了咱們的民族脊樑。



從中倒也可以一窺宋因何而亡,十二個典故,沒有一個宋朝自己的。



強漢有氣節,盛唐有血性,而南北宋的士大夫能兼而有之的,不過兩掌之數而已。



趙匡胤:宋即宋,如何分兩宋?靖康降於誰?南宋又因何亡?〗



看著光幕上划過去的文字,李世民自語:“原來這叫正氣歌……”



隨即就看到了那個似乎也是皇帝的趙匡胤在連連追問。



看著孔明似乎沒空回答,李世民便起了心思,提筆走到光幕前,揮筆連寫:



〖北宋有真宗,城下締親盟,宋遼成兄弟,年年輸歲幣,締約百官贊,封禪泰山誇。〗



或是讀了文山公作品的緣故,李世民感覺自己寫的東西也被帶駢……哦不,帶偏了。



不過想了下這宋皇看到這話的模樣,李世民感覺自己心情居然好了一點。



不過這張睢陽齒……李世民總覺得,或又是一位泣血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