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 作品

第342章 西南

  “舉貸?”

  “是哩,問通善寺的典座借了一百貫,約好以每月的俸祿償還。如今他被擄了,連本帶息都還不上,禿驢們還要錢要到我頭上來,該殺!”

  杜五郎倒是聽得懂,長安城中的借貸,除了東、西兩市裡的櫃坊之外,寺廟放貸最為方便,因佛家不沾銅臭,稱為“香積錢”,其實,本金稱“功德”,利息稱“福報”。

  這都是長安老規矩了,如今薛白、杜妗的豐匯行,插手的便是這樁生意,因而杜五郎知道,但他再一想,鄭回當時謀官時還沒有豐匯行,利息……哦,福報想必是不低的。

  “我算算啊。”

  楊暄掰著手指頭算了老半天,喃喃道:“天寶七載,到九載,哎呀,反正禿驢們問我要兩百貫,我才不給。”

  “不給會怎麼樣?”

  “不給,他們就要將鄭回的阿孃、弟弟妹妹都賣掉唄。”

  “豈可如此?”杜五郎道:“他遠赴邊陲,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鄭回被俘而不是死守,家眷不落罪已經算好的了,誰還能替他還錢?”

  ~~

  南詔。

  風從洱海的水面上拂過,極遠處,洱海與蒼山的交界之處,正在修建一座關城。

  絡繹不絕的隊伍湧向太和城。

  太和城中,王城兵所中有一間大牢房。

  鄭回躺在骯髒的茅草上,望著從牆縫中透進來的一縷陽光,思緒已回到萬里之外的長安。

  他家在通善坊,是個租賃來的二進小院,前院養了雞,他阿孃每天都會喂。他阿孃其實出身於太原王氏,年輕時也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後來雖然家道中落了,也從不忘教導他們兄妹三人禮儀。

  幼年喪父,他在阿孃含辛茹苦地拉扯下長大,寒窗苦讀,好不容易中了明經,舉債補闕,結果如今身陷囹圄,也不知家人要如何是好……

  “舊山雖在不關身,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鄭回喃喃念著詩,忽覺得記憶裡的長安模糊了起來,抹了抹眼,才發現自己眼裡已滿是淚水。

  忽然。

  牢房的大門被打開,有人往這邊走來。

  “縣尊,你還好嗎?”

  “如之?”鄭回掙扎著站起身來,趨步到欄杆邊,目光看去,來的果然是西瀘縣中的戶曹主事高如之。

  “縣尊,雲南王信守諾言,沒有殺害縣城百姓。”高如之趕到牢欄,鄭重執禮道:“明府以一人之力,保全一縣父老之性命,功莫大焉,請受我一拜。”

  “你這是……降了?”鄭回問道。

  “豈是降了?”高如之道,“都是大唐的臣子,而非外敵,何事不能化干戈為玉帛。”

  鄭回怒道:“閣羅鳳反了!”

  “都是誤會,誤會啊。”高如之道:“是張虔陀欺雲南王太甚,無禮索賄,甚至淫辱雲南王的妻妾……”

  “夠了,旁人不知閣羅鳳的自立之心,你我能不知嗎?!”

  “那縣尊打算如何?”高如之道:“雲南王有與大唐修好之意,想要再請求歸附,縣尊不願促成此事嗎?”

  鄭回道:“歸附,他無非是佔到了便宜,又怕大唐報復,想要見好就收罷了。”

  “縣尊就忍心看著戰火肆虐?到時那些被你保全的西瀘父老如何是好?縣尊就寧願讓南詔從此投靠吐蕃?到時局勢只怕會更壞。”

  “閣羅鳳這是挾吐蕃以自立。”

  “為之奈何?助他歸唐是最好的結果。”高如之苦口婆心,繼續勸道:“縣尊,你說過,教化西南的路還很長。那你是想要一個繼續教化的機會,還是玉石俱焚?”

  鄭回沉默不語。

  高如之道:“縣尊,為長久大計,當忍一時之氣啊。”

  鄭回有些被說動了,開始思忖著。

  此時,外面傳來了一連串的呼喚聲。

  “大王。”

  “大王。”

  鄭迴轉過頭,只見當先大步而來的是一員南詔將領,正是當時擄他來的段儉魏。

  段儉魏的祖上是河西四郡之一的武威郡人,在魏晉時遷至雲南。因家學淵博,如今在雲南已成了當地的大姓。段儉魏不僅是家世顯赫,還勇武過人,乃閣羅鳳麾下第一大將。

  此時,段儉魏走進牢中,四下看了一眼,卻只是站到了一旁。

  很快,有幾人領著一名頭戴珠冠的錦袍男子進來。

  這便是南詔王閣羅鳳了。

  閣羅鳳年近四旬,沉穩而有風度,臉上帶著詳和的笑容,只看外表,有些軟弱可欺的樣子。

  “鄭縣令受苦了。”

  還沒等走到牢房前,閣羅鳳已匆忙吩咐道:“快將鄭縣令放出來。”

  段儉魏遂從牢頭手中接過鑰匙,準備開口。

  “不必了。”鄭回道。

  段儉魏並不理會他,依舊是打開了門,閣羅鳳徑直入內,看向鄭回,誠懇道:“鄭縣令治理西瀘的政績我早有耳聞,仰慕鄭縣令之才學久矣!但我今日方知,段將軍竟把鄭縣令怠慢了,莫怪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