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大佬在星際時代 作品

第760章 星門傳送誤差

  你在平板電腦的屏幕上畫了一個橙色的色塊,當你將這個色塊上每一像素點都輸入了全新的座標後,色塊就會移動到屏幕上對應的位置。

  如果你輸入的各個像素點之間的座標關係和先前保持一致,那麼移動後的色塊依然還是會保持原來的形狀,只是在屏幕上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可是如果你輸入的某些像素點的座標關係發生了改變,那麼這部分像素在移動後就會脫離原先的色塊,從結構上來說色塊原先的結構就因此而遭到了破壞。

  星門之所以採取一體式結構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接口處給[勢]帶來的影響。

  “再精密的計算都會有誤差存在,星門傳送物質會在分子層面造成結構的破壞或缺失是無法避免的,我要做的就是讓這種誤差儘量不要集中出現。”

  當時遞交給易雪的報告中,陳三水如此彙報自己的理論驗算。

  按照陳三水的推論,進入星門的物質成分越複雜發生誤差的可能性就越大,進入星門物質的質量越大發生誤差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不過一體式星門的設計已經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這種誤差的出現,雖然還是會有誤差但是結果能夠讓人接受。

  以復興號為例,每次穿越星門會讓復興號隨機損失大約1kg左右的物質,這些物質因為勢的誤差會被傳送到其它的座標上,精準的計算會讓這些物質出現在它原本應該出現位置的附近。

  因為[勢]是在分子層面影響物質的空間座標,所以這種誤差的發生單位也是分子級的,每次穿越星門後會在復興號的各個角落裡出現一些細小的灰塵其實這就是因為誤差而脫落的合金分子。

  復興號穿越一次星門損失1kg得物質,只要這1kg的物質不是集中在某一區域損失,這就是能夠接受的。

  可如果星門採用多段連接結構,那麼勢造成的誤差將變得非常大,有可能復興號穿越一次星門就會損失100kg的物質,而且這些損失的物質會在某幾個區域集中出現。這可就要出大問題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