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直面天師度


                 張之維的話讓張靜清一愣,然後抬手就給了張之維一記板栗。

  “沒大沒小的,我看你是想被祭上天了!”

  張之維捂住頭,疼的齜牙咧嘴,剛才那一下,他其實能躲過,也能開啟金光咒防禦,但他卻沒有,選擇結結實實的捱了一下。

  因為他有一種感覺,剛才躲了,以後就沒板栗吃了,也不會動不動就挨吼了。

  之所以會這樣,倒不是會有隔閡,而是一種類似孩子大了,以後要謹慎對待,不能再隨意叫小名,打手心什麼的情況。

  就好像師父和他的師兄弟們的相處模式一樣。

  據張之維所觀察,師父和他的師兄弟們相處都很嚴肅,相敬如賓,唯有和張異師叔一起的時候,顯得放得開一些。

  這種相處模式,其實嚴格說來,沒什麼不好,左若童和陸瑾不就是這麼相處的嗎,但張之維卻莫名的不喜歡,在他看來,這就是生疏了。

  他內心很在乎當前這種師徒之情,所以下意識的去維護。

  看著齜牙咧嘴的張之維,張靜清笑了笑,其實剛才他並沒有生氣,真正的大師,都有一顆學徒的心,他自然是不例外。

  剛才打張之維的原因是,張之維能領悟金光咒的一些奧秘,他很高興,但張之維剛才那種有些輕佻的語氣,他不喜歡,傳道解惑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哪能如此輕浮?老么小說網

  “嗯哼!”張靜清輕咳了一聲,“言歸正傳,你準備怎麼教為師?”

  道家自古就有一句話,道可道,非常道,道家的高深術法,是很難直觀闡述出來的,都說文以載道,但有些東西,文字是很難承載的。

  就好像唐門的丹噬,便不能用文字所闡述,只能用一個玄而又玄的,類似漩渦的圖案來闡述,它沒有固定的式子,一千個人去領悟,就有一千種結果,因此唐門會丹噬的那批人裡,丹噬效果各不相同,有像地雷的,有像狙擊槍的,有像霰彈槍的……

  所以一些高深的術法的傳承,更多的是言傳身教,口傳心授,這便是“親傳弟子”的來源。

  並且,傳道者的口傳心授也絕非易事,一著不慎,就會壞了弟子的道心,像三十六賊中的周聖,在甲申之亂後,曾兩回武當,口傳心授,把風后奇門留在了武當,但卻害得自己的三位師兄弟道心崩塌,沉淪內景一甲子多,最後不得善終。

  張靜清深知此中道理,所以才在授籙大會前夕,把張之維叫到身邊,提點開導他。

  不過提點完才發現好像有些多餘,這小子有些過分妖孽了,動不動就有頓悟,時不時就能有所獲……

  這種資質,依照當前的情況來看,他是很有可能成為天師府祖師張道陵,上清宗祖師魏存華,靈寶派祖師葛洪那般人物的。

  之前師弟張御山說,擔心張之維輸不起,怕他道心崩潰。

  現在張靜清又有些擔心,別到時候張御山輸不起,道心崩潰了吧。

  難道要張之維對自己的小師叔下手輕點?

  張靜清張了張嘴,還是沒說出這個想法來。

  眾所周知,張之維是個大嘴巴,要是說了,他肯定是會讓著張御山的,但事後也肯定會把這事給抖出去。

  張御山若被張之維打敗,道心壞不壞還不好說,甚至遇不遇得到都是一個問題,但此事若是傳出去了,那道心肯定會出問題。

  一時間,張靜清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了。

  張靜清煩惱,張之維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正思忖著該如何把自己領悟的傳給師父。

  直接用說,肯定不行,那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玄而又玄的感覺,必須用一種特殊的方式。

  對於如何傳道解惑,張之維一般會採用兩種方式。

  一是像和李書文演武論道時那樣,以極慢的速度展示,鉅細無遺的表現出所有細節。

  第二種方式,直接拉入內景之中,跳出當前格局,直視其中變化,來獲得想要的,就好像他指點周聖時那樣。

  想了想,張之維覺得可以嘗試兩者結合一下。

  “師父,我有辦法帶你感受一下其中變化,但伱要放開心神,不要反抗!”張之維提醒道。

  通幽之術把人拉入內景的方式,是以地魂覆蓋之身,形成“木馬”,再以天魂連接內景,打開“網絡”進去,師父是天師,他的權重太重了,他若是不配合,是不可能把他拉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