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四百六十六章 後續汙染有方治(第三更)

 如是幾日,寶豐縣的天氣仍舊秋高氣爽,種水稻的百姓又期待又緊張,很怕下大雨。 

 汝瓷的瓷坯曬好了,上了釉,送到窯那邊,下丘村的人跟過去十個輪換盯著,同時看火候。 

 看火候就是火照,窯會留個孔,讓人觀察裡面的情況。 

 利用不同金屬和東西的熔解溫度和蒸發溫度來測量裡面的溫度是多少,會看的人直接能看到,眼神不好的可以把東西取出來看一眼。 

 為了調整火候,會放很多種東西,不然測不出來溫度。 

 等結束的時候,要冷卻最少一天的時間,慢慢退火。 

 同時不準放鞭炮、吆喝、敲鑼打鼓,因為聲音有共振,好不容易燒完的瓷器,在那個窯裡,聲音一個共振…… 

 “山上沒有鮮蘑菇?”又是中午,朱樉依舊在煤礦吃飯。 

 趙家村子的百姓忙,給別人送盒飯,同時打零工,他們不能總陪著太子。 

 不過有人教村裡的孩子們讀書,也幫忙幹活。 

 村子裡此時就是耕地,把大豆收了,地耕出來,還種冬小麥。 

 一般情況下,不是低窪積水的地,百姓都種麥子。 

 “殿下,不下雨哪來的蘑菇?秋蘑必須有一場雨,眼見要收水稻、蘿蔔、白菜,下大雨可受不了。” 

 里長很有耐心,今天吃雞肉燉蘑菇,用的血紅鉚釘菇,這個不可能是鮮的,鮮的有毒。 

 許多蘑菇都應該先在太陽 

 非要吃鮮的,需要煮很長時間,熟透了才行,否則就中毒。 

 木耳同樣如此,灰木耳與黑木耳必須先曬乾,然後泡發。 

 室內種植的銀耳不用,室外用木頭種的需要拿灰木耳來當引子,這個就得曬乾。 

 里長知道朱樉不是為了吃鮮蘑,而是想採蘑菇。 

 以前在南京,朱樉整天忙,現在閒了,鬧心,找不到事情做。 

 “唉!他們吃雞油炒的扁豆絲和雞架湯,咱不愛吃扁豆,舌頭不舒服,扁豆有毛刺,不如豇豆和豌豆。” 

 朱樉明白自己心情不好的原因,轉移話題。 

 三萬人的隊伍,需要很多食物,從附近的州府縣城買,同時也進山和草叢捕獵。